创造就蕴藏在孩子的破坏中

2010/11/11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我国着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老先生说:给孩子一片“破坏”的天空吧,小孩爱“破坏”,失去的只是可估量的价值,而得到的却是小孩一生受之不尽的无穷财富——思考、创造和智慧。

  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个创造者,因为他们生来活泼好动,不被各种各样的规矩所指控,他们敢于打破常规,不按照成人的模式去思考问题,所以他们常常会创造出与众不同的事物来。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创造天赋在一天天减少,这里面的原因主要在于,很多孩子的创造力被循规蹈矩的父母们在不知不觉中扼杀掉了。对父母而言,“听话”才是父母们希望孩子们做到的,“听话”才是孩子们应该最先学会的本领。对此,我们不能不说这是父母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一大悲哀。

  孩子爱搞“破坏”是他们对事物探求的一种表现,是创造性萌芽的基本体现。从孩子一出生,他们就带着强烈的好奇心来到了这个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新鲜和求知欲,他们要用自己的双手来探求这个神奇的世界。象爱迪生、牛顿,詹天佑、冯如,在他们幼年的时候也常被人们称作“破坏”家,他们搞的“破坏”也常让父母头痛、老师生气。可是,正是这些淘气的家伙,凭借着他们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努力的探知着日常生活。长大以后,他们依靠自己从小养成的探索、思考的良好习惯最终成为了知名的大发明家,在人类的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笔。

  其实,孩子搞破坏正说明他们的精力充沛,这个时候,正是他们获取知识的最好机会。如果我们合理的运用孩子爱搞“破坏”的天性,及时的给予、引导,那么就会从小培养孩子的求知欲望,帮助他们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为孩子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为培养孩子的创造才能,父母需要为孩子建立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活动空间。在孩子进行“创造性”的活动时,父母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行为、结果过于离奇、幼稚而嘲笑、阻止他们,反之,则会打击孩子探知事物的积极性,挫伤孩子的兴趣和爱好。当孩子需要父母的帮助时,我们要适时给予鼓励和指导,引导他们在自主自乐的活动中完成属于自己的想象或创造。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baby/a/20101111/328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