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儿童铅中毒大揭密

2010/11/13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制造“铅恐慌”的三招手段

  在鱼龙混杂的队伍中,某些厂商甚至医疗机构是通过怎样的招数,利用铅中毒“生财有道”的呢?

  第一招:“地毯式”广告轰炸

  在各种报纸和广播中进行大量的、几乎是铺天盖地的“免费测铅”广告宣传,并在广告中罗列10条左右的铅中毒非特异性表现,如“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孩子吃饭不香”、“听力、视力下降”、“学习不好”、“腹部疼痛”、“免疫能力下降,易感冒”等。这些非典型的表现总能让父母对上几条,造成人人自危的局面。

  第二招:不恰当检测方法测铅

  如采用国际上已经淘汰的儿童铅中毒筛查指标——锌卟呤法,或是对诊断铅中毒完全没有意义的尿铅、发铅检测。即使少数地方提供血铅检测,也多为“一滴血”末梢血铅检测。而要确诊孩子是否真的铅中毒,应该采用测静脉血铅的方法。

  第三招:更改铅中毒诊断标准

  提出只要血铅超过30微克/升就是超标,就要驱铅。按照这一标准,绝大多数儿童都得驱铅,服用保健品的适用人群就大大增加,甚至要高达90%以上!

  目前全球公认的儿童铅中毒标准为:血铅100—199微克/升为轻度铅中毒,200—449微克/升为中度铅中毒,450—699微克/升是重度铅中毒,高于或等于700微克/升是极重度铅中毒。

  事实上,只有部分血铅为250—449微克/升的儿童才需要进行药物排铅,血铅水平在450微克/升以上的儿童则通常需要住院进行药物驱铅治疗。血铅在100—249微克/升之间的轻中度患儿完全不用服药或吃保健品,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一些防治细节就可以不治而愈。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baby/a/20101113/328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