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气滞血瘀
主要证候:分娩时腰腹疼痛剧烈,宫缩虽强,但间歇不匀,产程进展缓慢,或下血暗红,量少。面色紫黯,精神紧张,胸院胀阿,时欲呕恶。舌红,苔正常或腻,脉弦大而至数不匀。
证候分析:气滞血瘀,气血运行受阻,胎儿欲娩不出,故腰腹剧痛,辗转不安,久产不下。因气滞血行不畅,故血色暗红,量少。气血凝滞,气机不利,升降失调,故面色紫黯,胸闷脘胀,时欲呕恶。舌黯红,脉弦大,均为气滞血瘀所致。
治法:理气活血,化瘀催产。
方药:催生饮(《济阴纲目》)加益母草。方中芎、归、益母草活血,大腹皮、枳壳破气散结下胎,白兰芳香通窍。共奏行气活血,催生下胎之功。
【其他疗法】
1。一般处理
首先应解除孕妇的思想顾虑,消除紧张情绪,鼓励产妇多进饮食,使产妇有适当的休息和睡眠,保持产妇有充沛的精力,排空膀胱,全身情况改善后,产力常可恢复正常。
2。针灸
取穴:取合谷(双)、三阴交(双)、支沟(双)、太冲(双)等穴位。
手法:强刺激,久留针。
如经上述处理,产程进展仍然缓慢,视其病情,必要时需手术助产。
【预防】
分娩时久产不下,对母婴健康危害甚大。因此,要做好产前检查。如发现异常,应及时纠正和处理,是预防难产发生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