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女士透露,目前深圳公办小学已全面收紧港澳籍学生的报名政策,"双非"童只能在深圳上民办学校或学费高昂的国际学校。张女士希望深港两地政府能妥善解决问题,放宽政策,打破跨境福利限制,让港童在内地接受免费义务教育。
有业界人士称,深圳公办小学拒收港童,变相为教育资源日趋紧张的香港北区增添压力。业界建议内地家长选择小一学位时,可考虑学位稍为充裕的屯门或天水围区。有意见认为深港两地应加强港深西部通道过关配套,方便"双非"童到屯门、元朗上学,减轻北区学位不足和疏导过关挤塞情况。
新家园社会服务中心社工苏静表示,考虑节省交通时间,以及过关衔接问题,保姆车仍较方便,北区因而成为居住于深圳的"双非"或"单非"童的家长首选,家住福田和罗湖的跨境学童若前往距离边境口岸较远的地区读书,"跨境又跨区"的舟车劳顿将成最大困扰。
"既然选择赴港就学,就应接受原汁原味的香港教育。"也有"双非"家长认为,教学质量是其关注的首位,倘若获派不到北区学位,可能会"孟母三迁",从福田、罗湖,搬往邻近香港西部通道的深圳西区。
据悉,随着北区学校学位紧张,近年已有部分元朗学校赴深招生。在去年9月深圳举行的"深港优质教育展"上,有30多家参展学校就来自元朗区,更有校长亲自出马,即场推介学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