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的病因及症状

2011/8/17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内容摘要:以鼻塞日久,鼻窍内见有表面光滑、半透明、触之柔软而不痛的赘生物,有碍气息为主要表现的疾病。

引起本病的病因仍不清楚。现多认为上呼吸道慢性感染、变态反应,是引起鼻息肉的主要原因。

一、慢性感染  Woakes(1885)最早提出筛窦反复感染使粘膜发生坏死性炎症,最终导致筛窦息肉,至今仍有许多人同意这一观点。因为在感染性炎症过程中释放出的细菌毒素和炎性介质,可使粘膜内淋巴引流不畅,静脉瘀血,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粘膜水肿,现时毒素也引起支配血管的神经末梢受损而使血管进一步扩张,加重渗出。长期存在水肿的粘膜,屏障作用减弱,又可产生反复感染性炎性反应,粘膜水肿又进一步加重,最后促使息肉形成。Stierna(1991)最近证实,封闭动物上颌窦窦口,然后向窦内引起致病菌,结果发现窦内粘膜有息肉生成。此外,在某些先天性呼吸粘膜异常(如囊性纤维化、不动纤毛综合征)所致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病人中,也常有鼻息肉的发生。在这类鼻息肉组织中可见较多嗜中性粒细胞,但临床观察应用抗生素治疗鼻息肉收效甚微。尽管X线平片显示鼻息肉病人多有鼻窦粘膜增厚的“鼻窦炎”征象,但鼻窦灌洗液中很少见有脓细胞和细菌(Dawes等1989)。因此认为感染可能促进息肉生长,但不是息肉发生的必备条件。

二、变态反应  Kern和Schenck(1933)基于临床统计资料分析认为,鼻息肉是变态反应的结果。因为他们发现在哮喘、枯草热(季节性鼻炎)等呼吸道变态反应性疾病中,鼻息肉有较高的发病率,而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肺脓肿,支气管扩张和肺结核)则极少见。后来的许多研究都支持这一观点,主要根据是:

1、鼻息肉组织含有高水平组胺(Bumsted,1979;董震1983);

2、鼻息肉组织内有大量嗜酸细胞浸润和脱颗粒肥大细胞(Friedman,1989;Drake-Lee等,1984、1987);

3、鼻肉组织中有IgE生成细胞,息肉液体中IgE水平高于血清(Drakee-Lee,1984);

4、以特异性变应原激发鼻息肉组织,可使其释放与IgE介导的变态反应相同的化学介质(Kaliner等,1973);

5、与鼻粘膜相比,鼻息肉组织中花生四烯酸代谢明显增高,使产生大量白细胞三烯、炎性细胞趋化因子等(Jung,1987)。上述事实提示,鼻粘膜局部发生IgE介导的变态反应,释放大量的组织胺、白细胞三烯和炎性细胞趋化因子,这些化学介质可使局部血管扩张、渗出增加、组织水肿、腺体增生、嗜酸细胞浸润,嗜酸细胞又可释放主要碱性蛋白(MBP)等细胞毒物质,使小血管壁神经末梢破坏,更有利于小血管扩张,渗出增加。这种发生于局部的变态反应,很难用常规变应原皮肤试验或血清学试验查出来,因为特异性IgE主要存在于息肉囊液内(Jones等,1987;Frenkiel等,1985)。

鼻息肉常见的症状有哪些?它又会有哪些危害呢?大部分人都有着这样的疑问。医院专家指出鼻息肉是鼻病中的一种常见病,是由于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粘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大部分人认为慢性感染和变态反应是致病的可能原因。

 鼻息肉常见的症状有哪些?

1、持续性鼻塞,鼻塞原因是因为鼻腔内毛细血管流通不畅,导致毛细血管膨胀引起鼻塞,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打鼾和张口呼吸。 

2、可有流涕,头痛,耳鸣、耳闷和听力减退。  

3、出血性息肉(较少)表面光滑,充血,触之软而易出血。  

4、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之较实不易出血。  

5、多发性息肉常来自筛窦,单个息肉多从上颌窦内长出,坠入后鼻孔称"后鼻孔息肉"。 

6、鼻息肉增多变大,长期不予治疗,可致鼻背增宽形成"蛙鼻"。

7、粘液性息肉,颇似剥皮葡萄状或鲜荔枝肉状,表面光滑半透明,呈粉红色,有细带多来自中鼻道,触之柔软活动。鼻渊畅。

鼻息肉危害主要有以下几点:

1、鼻息肉患者的分泌物多为浆液性,可并发感染。

2、初始鼻息内似有擤不出的鼻涕。夜晚可出现明显鼻塞而致张口呼吸,久之可继发慢性咽炎。

3、继续增长的鼻息肉使鼻塞明显加重,且可引起头痛或头昏,嗅觉减退以致缺失。

4、巨大息肉若阻塞后鼻孔甚至突入鼻咽部,尚可引起听力下降。

5、息肉体积大,可引起鼻外形改变。鼻梁增宽扁平,两侧鼻背隆起,在鼻腔内可见息肉为圆形,表面光滑,质软,灰白色半透明囊性肿物,其蒂根部在中鼻道内或鼻窦腔内。

温馨提示:文章“专家讲解鼻息肉的病因”内容仅为个别案例,仅供用户参考。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ebh/bbzq/bdyzy/20110817/383476.html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