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息肉做了鼻内窥镜手术后如何才能恢复

2012/5/3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鼻息肉 问答导读 

鼻息肉做了鼻内窥镜手术后如何才能恢复..,病例分析,治疗方法参考请浏览相关页面,  患者发问: 我还是下鼻甲瘦小五年的患者, 我还是下鼻甲瘦小五年的患者,其时做微波手术时,大夫说是软组织瘦小,并不是鼻甲骨瘦小,做微波医治后他们说鼻甲的缝隙已达到呼吸顺畅的前提,使我心里缘故,但顺畅不畅我本身很清楚,只有刚做手术后的半月内呼吸最顺畅,他们给我又做做鼻腔窥测查抄也没有鼻息肉,只是单纯的鼻甲瘦小,鼻甲再切除的话会引起过敏性鼻炎,厥后吃通窍鼻炎胶囊也无效果,他们也没措施。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你好,手术与过敏无关. ,......

  鼻息肉,我该怎么办?鼻子里长息肉,医学上称为鼻息肉。鼻息肉是因为鼻腔内粘膜肿胀、失去正常成果形成的。感冒后,鼻子不通气,就是鼻腔内粘膜肿胀的结果。运用口服药物或局部滴鼻药物,腔内粘膜肿胀减退后,鼻腔内粘膜反复肿胀,就会像长期装满水的气球一样失去弹性,无法复原,形成鼻息肉。包含蝶窦、筛窦、额窦和上颌窦。有些鼻息肉的形成与这些窦腔内粘膜水肿坠入鼻腔有关。鼻息肉手术后极易复发,许多鼻息肉患者非常苦恼,所,...

  医网耳鼻喉百万问答,请浏览相关频道。

患者提问:

鼻息肉做了鼻内窥镜手术后如何才能恢复块些
鼻息肉做了鼻内窥镜手术后如何才能恢复块些

医生回答,只能参考: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EndoscopicSinusSurgery,FESS)已经成为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最重要的手术,其手术成功率在80-90%之间,关于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内容已经在耳鼻咽喉科在线鼻内窥镜手术治疗专题内介绍,请点此了解,以下是手术前后的一些注意事项。 1.鼻内窥镜手术前,尤其是伴有鼻息肉时,医生可能会嘱咐病人在术前吃一些药物,这些药物包括抗生素和激素。目的是改善鼻窦炎病人的手术条件,病人应严格按照医嘱,坚持用药。另外手术前至少两周内不要服血阿斯匹林类解热镇痛药物(巴米尔,芬必得,萘普生等),维生素E,大蒜,银杏,人参,麦角胺,等,这些药物可以稀释血液,从而使术中及术后容易出血。但泰诺是安全的,儿童和成人可以在术前术后任何时间服用而不会对手术有明显影响。如果病人吸烟,术前至少3周不要吸烟。术前需要医生对鼻部进行详细的检查,病人最好记住用药史,并带上以前就诊的病历。医生手术前还会对病人进行各种常规检查,如心电图,血常规,生化等,以判断病人的全身情况。CT是鼻内窥镜手术必做的检查之一,可以帮助了解鼻窦炎的范围供手术参考,有其它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及出血性疾病史者不适合鼻窦内窥镜手术。 2.手术和麻醉:严重的鼻窦炎或伴有鼻息肉,可能采用全身麻醉,需要注意术前10小时禁食,4小时禁水,全麻术后6小时内,由于病人未完全清醒,请家属不要给病人进食,以免发生危险。局部麻醉的病人无特殊饮食禁忌。但有的麻醉科医生也建议病人适当禁食禁水。 3.手术后:手术后需要定时换药,术后第1、2天医生会抽除鼻腔的填塞物。在术后的6周内,至少需要来医院换药3-4次,具体时间医生会根据您的术腔恢复情况来安排,主要是清理鼻腔内的分泌物痂皮和新生的肉芽,防止鼻腔内粘连造成鼻腔不通气和保障手术效果。3-4个月后,鼻腔内一般会完全恢复,这时候只要注意复诊,一年1-2次检查就可以了。术后的用药请遵照医嘱。 4.鼻内窥手术和其它手术一样,都有产生并发症的可能,这种并发症和医院的医疗水平和病人本身的解剖变异有关。据报道,目前病人的个体差异已经变成鼻内窥镜手术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开展功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的医院请参照:鼻内窥镜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医院推荐 5.鼻内窥镜手术复发率已很低,但仍有极少数会有复发的可能。优秀的耳鼻喉科医生会尽量降低您手术后复发的风险。


鼻息肉 其他文章阅读 

  存在,二者缺一不可。过敏体质与遗传相关,目前的医学程度尚不能改变过敏体质为不过敏体质,从这一点来讲过敏性鼻炎是难于根治的。但通过防止过敏原接触,(因为过敏原种类多,又较隐避,不易全体发明,故难于彻底防止),正确、规则的用药和必要的脱敏医治可以达到良好的症状节制,无发病,从这一点来讲过敏性鼻炎是有良好医治效果的。要做到这一点必要病人和医师的合作,特别是要对立较长导增减药物剂量或更换医治药物种类。 ...

  。 ●病史:扁桃体常常性发炎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重要是要少语言、少量多次喝水,血WBC(白细胞)不高,不要使用抗生素,尽可能使用含化片如西瓜霜等,并且禁忌辛辣硬食品、烟酒,要按期复查,如症状继续加剧,则要早到病院查抄,防止延长病情 大夫答复,只能参考: 你好:根据你的症状,可能是慢性扁桃体炎归并咽喉炎,重要是急性扁桃体炎没彻底治愈,反复产生发火引起的.建议用中药医治效果很好.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ebh/bbzq/bdyzy/20120503/609645.html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