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疾病 > 肾病

急性肾小球肾炎能彻底治愈吗

医网摘要: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一组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它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引起。

  肾小球肾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发生于儿童,以血尿蛋白尿、浮肿、高血压为主要表现。临床上又分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慢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病程短(多在一年以内),通过积极治疗,预后良好。慢性肾炎病程长,反复发作,预后较差,如不积极治疗,最后多数发展成慢性肾功能衰竭即尿毒症。

  甲族B组溶血性链球菌是引起肾小球肾炎最主要的细菌,甲族B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扁桃体炎、猩红热以后,蛔菌的抗原与人体内的抗体(免疫球蛋白)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基底膜上,即可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急性期,在病人血中可查到免疫复合物,用免疫荧光方法可以在肾小球基底膜上查到不规则的颗粒状沉积物(内含免疫球蛋白G、补体3、补体4、备解素等)。用电子显微镜检查可以看到这些免疫复合物呈驼峰状沉积在基底膜上。

  除链球菌之外,其他细菌或病毒也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例如肺炎双球菌、葡萄球菌、肝炎病毒、流感病毒及霉菌、原虫等,都可以引起肾小球肾炎。上述细菌或病毒的抗原成分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在肾小球,即可形成炎症。其症状与链球菌感染后引起的肾炎相似,只是症状较轻。

  急性肾小球肾炎是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和高血压为主要表现,并可有一过性氮质血症的一组疾病。多见于链球菌感染后,其它细菌、病毒及寄生虫感染也可能引起。下面将着重介绍链球菌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以下简称急性肾炎)。
$SplitPage$

  【治疗】

  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为主/少数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药物。

  一、一般治疗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前应卧床休息。予低盐(<3g/d)饮食,尤其有水肿及高血压时。肾功能政党者蛋白质入量应保持正常(每日每公斤体重1g),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予高质量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仅明显少尿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才限制液体入量。

  二、治疗感染灶从前多主张病初注青霉不经(过敏者更换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10~14d,但其必需性现有争议。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肾炎病情稳定后(尿蛋白小于(+),尿沉渣红细胞少于10个/高倍视野)可作扁桃体摘除,术前、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三、对症治疗利尿可消肿、降血压。常用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25mg,每日2~3次),必要时才予袢利尿剂如呋塞米(fursemide)20~60mg/d,注射或分次口服。利书法后高血压近代制仍不满意时,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啶20~40mg/d,分次口服或血管扩张药如肼酞嗪(hydralazme)25mg,每日3次。但保钾利尿药(如氨苯蝶啶及安体舒通)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转化酶抑制剂(如巯甲丙肺腑酸)少尿时应慎用,以阸诱发高血钾

  四、中医药治疗本病多属实证。根据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湿热,分别予以宣肺利尿,凉血解毒等疗法。本病恢复期脉证表现不很明确,放证不易掌握,仍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养阻,但不可温补。

  五、透析治疗少数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能见本篇章第十章),应及时给予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皆可)。由于本病具有自愈倾向,肾功能多可逐渐恢复,一般不需要长期维持透析。

  小儿患了肾炎后多选用青霉素控制感染及对症下药,如有高血压时用降压药;浮肿严重时用利尿剂等,多无特效疗法。如无并发症,家裏条件允许,可以家庭治疗护理,具体方法是:

  (1)卧床休息

  发病2周内易发生并发症,应注意休息,有浮肿、高血压者更应绝对卧床休息,不要让孩子看电视太久,下床活动过长,待症状消失、查尿常规基本正常后逐渐适当活动。

  (2)饮食

  早期可给低盐饮食,少尿时给低蛋白饮食(控制鱼、肉类、蛋类),多吃清淡食物及水果,忌油煎食物,浮肿严重时适当限制喝过多水。

  (3)避免有害药物

  肾炎病儿在急性期或尿完全恢复正常前应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害的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多粘霉素、磺胺类药物等,这些药对肾脏有害,提醒家长不可乱用药。

  (4)预防并发症

  家长如发现孩子尿量持续减少,每天尿量少於400毫升。出现呼吸急促、憋气、咯泡沫血痰,不能平卧及头痛头晕眼花恶心呕吐,是孩子病情恶化。发生了并发症,应立即送医院住院治疗。


责任编辑:王明明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sb/20081230/80137.html

最新保健资讯 女性 男性 两性 母婴 老人 快讯

疾病相关资讯 儿科 妇科 性病 心血管 消化 肿瘤

-->
医网首页 | 就医指南 | 疾病大全 | 女性健康 | 男性健康 | 健康图库 | 母婴保健 | 健康新闻 | 两性保健 | 老人健康 | 专家问答 | 防辐射 | 生男生女 | 妊娠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