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慢性肾炎是否要运动
- 2012/3/8 来源:医网论坛
- 相关内容
医网摘要:对患者来说,走路锻炼也要适度。强度因人而异,体质差的可慢行,时间短些;体质稍强的可疾走,时间长些。
对患者来说,走路锻炼也要适度。强度因人而异,体质差的可慢行,时间短些;体质稍强的可疾走,时间长些。
得了慢性肾炎是否就不能运动了呢?除了静养外该如何运动才最适宜?静养与运动,孰利孰弊,该如何配合进行?广大的慢性肾病患者一定存在这样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与广大的肾病患者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为肾病患者排异解惑。
一个患了慢性肾脏病的人常常会从医生、家人或亲朋好友那里得到诸如那样的忠告:“一定要留意很好地休息啊!”“千万不能累着了呀!”“最好卧床休息吧。”那样的忠告也正是病人所期盼的和最容易接受的。于是,肾病病人就理所当然地休而息之,不敢稍事活动。更有甚者,就此卧床不起,过起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舒适生活。殊不知,那种过分依赖休息的生活方式对于慢性肾脏病病人来说却是弊多利少。大家都知道“生命在于运动”那句格言,是运动赋予了生命的活力。中国有句古话叫做“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坚持不懈的运动可以增强抵御外界侵袭的能力,增强自身的生命活力。无病的人通过运动能够增进健康;有病的人通过运动能够促进康复。对于肾病病人来说,同样应当积极地参加运动锻炼,才能有助于肾病的治疗和康复。从病理的角度看,无论何种肾病,都程度不等的存在着血液微循环障碍,血液粘稠度增加,血流缓慢,肾脏的血液灌流量减少,从而加重肾脏的损伤。中医把那种情况称作“瘀血阻络”。适度运动有助于消除瘀血,过度静止可能会加重瘀血。那样看来,运动和静养,孰利孰弊,不是一目了然了吗?
有人担心运动锻炼会加重肾病病人症状、体征和化验指标。那种担心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例如,肾病病人的蛋白尿、镜下尿血,以及下肢水肿都有可能由于运动锻炼而暂时加重。尤其是运动性蛋白尿病人往往是在运动后出现蛋白尿,而在卧床休息时彻底正常。可是,我们不可能想象一个人为了保持蛋白尿检验阴性结果而一辈子卧床不起吧?正象因噎废食是不可取的一样,以绝对卧床来换取某些化验指标的阴性结果也是同样不可取的。正确的办法是以积极的态度进行治疗,进行适度的运动锻炼配合治疗,以促进病体的早日康复才是上策。
那么,采取什么样的运动方式进行锻炼为好呢?
一种简单易行的好办法――徒手行进法,就是走路。远古时期,人类用自己的双脚走出了大森林,告别了灵长类,一直走到今天,靠的是那双脚;一个人从出生到终老,出演人生大舞台,靠的还是那双脚。全息论告诉我们:人体全身的每一部位都在脚底有相应的反射区;中医学告诉我们:联系五脏的足六经脉都起源于脚底。坚持走路锻炼无异于进行持久的足底按摩,坚持走路锻炼能够激发五脏六腑的机能和活力,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新陈代谢都能得到增强,进而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力,促进病体康复。所以,俗话说“百炼不如一走”,“走为百炼之祖”,确实是经验之谈。
当然对患者来说最重要的还是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到心旷神怡,持之以恒。让我们迈开双脚,走出误区,走向健康。
慢性肾炎患者的运动原则
慢性肾炎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可有效地提高自身抗病能力,减少感染,通过体育运动还可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促使体内损伤部位的修复及代谢废物的排出。运动疗法多种多样,如散步、骑车、游泳、慢跑、太极拳、体操、武术等。患者要根据自己的体质选择适当的运动,并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尤其要注意运动与休息的关系,以免过老而加重疾病。慢性肾炎的运动疗法在临床实践及生活中主要以传统体育保健方法为主,传统体育保健方法的主要特点是动静结合,意气相依,内外兼修,身心并重。静则收心纳意,轻松自然,全神贯注,以培育正气。即在精神舒畅和情绪安宁的状态下进行锻炼。动则行气活血,疏精通络,强筋壮骨,滑利关节,以壮形体、调脏腑。动以养形,静以养神。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中静”,即在运动时要保持精神宁静的状态,要全神贯注。“静中动”,就是要保持呼吸的自然和谐。只有动静结合,意、气、体三者紧密配合,才能练精化气生神,内养脏腑气血,外壮筋骨皮肉。
进行体育保健锻炼时,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各种传统体育运动各有特点,人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如年龄、体质、职业等)、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而选择合适的方法,还可以根据不同的时间、地点、场合而选择适宜的项目。在运动量适当的情况下,所选项目不一定局限于某一种,可综合应用或交替穿插进行。在运动量和技术难度方面应逐渐加大,并要注意适可而止,切不可勉强和操之过急。锻炼应在医生或教练的指导下进行,除做脉搏、呼吸、血压的监测外,也可参照“酸加、痛减、麻停”的原则。如运动后仅觉肌肉酸楚,抬举活动时稍有胀重感,可继续维持原运动量或加大一些。如局部稍有疼痛,应减轻运动量或更换运动项目。如出现麻木感,应停止运动,并查清原因再做进一步处理。增强体质、治疗疾病,往往非一朝一夕之功,要想收效,必须有一个过程,所以要持之以恒。尤其是取得初步成效时,更要予以坚持,这样才能使效果得以巩固和进一步提高。
责任编辑:李莎莎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sb/20120308/543045.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