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蛛网膜下腔出血六宗“最”
医网摘要: 蛛网膜下腔出血位于脑表面,患者通常情况下没有偏瘫情况出现,四肢活动自如,取而代之的是难以忍受的“爆裂样头痛”,且头痛出现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情况。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中风”的一种特殊类型,大部分人未能对该病有正确认识。
最突出症状:剧烈头痛
蛛网膜下腔出血位于脑表面,患者通常情况下没有偏瘫情况出现,四肢活动自如,取而代之的是难以忍受的“爆裂样头痛”,且头痛出现持续不缓解或进行性加重情况。这是因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突然破裂,使大量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直接刺激脑膜所致。一旦发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常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头要裂开样疼痛”或“生平最剧烈的头痛”,有人还表现为脖子后面剧痛,不能低头,同时出现剧烈呕吐、烦躁不安等症状。还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但持续时间一般不会很长。出血严重者会在短时间内昏迷,甚至死亡。
最“青睐”的人群:青壮年
脑溢血多见于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各年龄人群均可发病,以青壮年多见。
最常见的病因:颅内动脉瘤
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其次为脑血管畸形和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此外,还有动脉炎、脑底异常血管网、结缔组织病、血液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动脉瘤只是血管壁薄弱鼓起了一个泡,这个泡可能有两个来源:一是先天缺陷;二是后天影响,如长期休息不好、疲劳、烟酒过度、受剧烈刺激等。通俗讲,动脉管壁就像自行车内胎,所不同的是动脉内充满的是血液,内胎内是气体,若内胎局部有磨损,充气时就会在磨损处鼓出一个包,也就形成了“动脉瘤”,此处的内胎壁就变得薄弱,如果破裂,就形成了“动脉瘤破裂出血”。
最便捷的检查:头颅CT
突发剧烈头痛者都应去医院检查,排除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可能。头颅CT检查是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选方法,少数患者因出血量极少或起病时间短,CT检查可无阳性发现,此时脑脊液检查可确诊,均匀血性脑脊液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特征表现。脑血管造影检查(DS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最有价值的方法,阳性率达95%,可清晰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有无血管痉挛等信息。CT血管成像和磁共振血管成像是无创性脑血管显影方法,主要适用于有动脉瘤家族史或破裂先兆者的筛查和动脉瘤患者的随访及急性期不能耐受DSA检查的患者。
最突出问题:易复发
蛛网膜下腔出血一旦发生,特别易复发。据统计,约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第一次出血后的6周内复发,特别是起病后两周内,复发率最高。过早下床活动、情绪激动、用力排便、剧烈咳嗽是引起再度出血的重要诱因。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死亡率也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加而增加:首次发作死亡率为25%,第二次发作的死亡率高达50%,第三次复发的死亡率接近75%。
最正确处理:就地就医检查治疗,明确病因,根除病因
一旦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尽量避免震动和长途转送,绝对卧床4至6周,减少探视,避免用力和情绪刺激,保持生命体征稳定,并给予降颅内压、止血、镇痛等处理。
病情稳定后,选择脑血管造影检查明确病因,脑血管造影检查一定要选择合适时机。一旦查明有脑动脉瘤,可进行开颅手术夹闭治疗或脑血管介入治疗根除病因。开颅手术夹闭治疗缺点是创伤大、恢复慢、易留后遗症,特别是继发癫痫危险较高。脑血管介入(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技术)使脑动脉瘤救治进入了迅速、微创、安全、有效的阶段,使该病致死和致残率降低。血管内栓塞动脉瘤技术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后遗症少。
介入治疗又称血管内治疗。动脉瘤介入治疗原理是在薄弱的动脉瘤腔内填塞一些异物,使动脉瘤腔闭塞,血液不再进入到这个动脉瘤腔内,起到止血效果。常用异物目前主要是铂金弹簧圈,通过临时置入血管内的导管系统填塞到动脉瘤腔内,然后解脱,把铂金弹簧圈留在血管内。此过程就像往虾篓子里塞一段段绳子,最终把它填满,若这个篓子口较大,医生担心绳子在里面可能会被冲出来,就需要用球囊(临时)或支架(永久)挡一下。你可能会觉得奇怪,绳子怎能止血呢?这是因为血液不是水,血液里面有很多细胞和纤维蛋白成分,当血液流动在遇到紧密异物阻隔时,就会明显变慢,并和这些铂金弹簧圈一起形成混凝土样的血栓,这样动脉内的血流就流不进动脉瘤腔了,从而起到止血作用。
责任编辑:李杏 本文来源:http://jibing.ew86.com/xnxg/20110522/368796.html
今日推荐
大家都在看
咽病专区
热点专题
耳病专区
- []耳鸣是怎么回事 ?
- []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老人经常耳鸣不是好现象
- []严重耳鸣是怎么回事
- []长时间耳鸣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 []右耳耳鸣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