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不同血型吃不同食物

2010/12/6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在中国,这种消费心态曾将麦当劳、肯德基等西式快餐抬升至全民仰视的地位。不过现在,至少这两种快餐已经撤退到了仅对青年学生和儿童尚存巨大吸引力的位置。

  所以在它们的广告里,青涩男女和冒失少年的形象频频成为主角,而类似尊尼或加黑牌威士忌广告中的才俊人物——他们具有明显的中产人士气质,且受到“小资”们的集体仰慕——是绝不可能手捧鸡翅在海边漫步或者匆忙挤进电梯后,咬一口汉堡包的。

  不过总的来说,外国食品在中国还是会被人高看一眼,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啤酒。这种西方中产人士绝对会谨慎对待,但在贫民阶层中广受欢迎的酒精饮品,事实上,并没有被中国的中产阶级和“小资”所拒绝,虽然由于同路边烧烤的关系日益密切,近年来这种饮品在中国也开始呈现贫民化趋势。

  真正遭到中国“中产”和“小资”厌恶的是装在玻璃瓶子里的白酒。电影《落叶归根》里,酷爱白酒以至喝死的是农民工;《疯狂的石头》里,包装粗糙的玻璃瓶装白酒是用来贿赂“棒棒”的;《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靠蹬三轮载客维生的刘好每逢喜事时,都会用这样的白酒助兴。

  除了与底层人士的广泛联系,“中产”和“小资”不喜白酒的另一个原因是,它们容易让人醉倒,丧失自控能力,这是他们在维持公共形象方面的大忌,不过醉倒的原因如果是洋酒,可能还需另当别论。

  关于食品本身,中国的“中产”和“小资”们,也与底层市民之间有明显的界线:对于可能有碍减肥且容易导致血脂升高的肉类,他们多少会有些戒备;而巨大的肉丸则常常是底层人士犒劳孩子的首选——这个情节仍来自《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小康饮食调查”显示,月薪在1万至2万元间的高收入阶层“经常购买有机食品”的比例达27.6%,而月收入低于1500元的低收入群体的相关数据仅为7.7%。很明显,社会分层要素又一次对人们的饮食选择发生了影响。未来,类似的影响也许会使二者间的界线更加清晰。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lady/a/20101206/332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