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主手记:
婆媳本就没有血缘关系,且都是女性,天生就有一种排斥对方的本能,所以婆媳关系不融洽的现象在百姓家庭中很普遍。小米遇到这个问题虽早了点,然而她的遭遇反映了家庭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其实,很少有未来的婆婆对未来的儿媳百分之百的满意,婚前说几句挑剔的话,小米也不必太放在心上,最重要的是今后漫长日子里的相处。婆媳相处,也有很多技巧,小米要与婆婆同处一室,一定要多学学这些。
婆媳关系处理不好,最苦的就是那个既是儿子又是丈夫的中间人。因此我在这里不得不提醒那些正在闹矛盾的婆媳,如果妈妈爱儿子,就不该对儿媳太苛刻,妻子爱丈夫也该对婆婆尊重,不要因为两个女人的战争伤害了那个自己爱的人。
小米只要摆正自己的心态,不要一天到晚觉得自己委屈、吃了多大的亏,心里就会平和下来。人常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如果你坚持对未来婆婆像对待自己的亲生母亲一样,我想即使她是铁石心肠也会被你融化的。
相关链接 :
第一方针,能改变就改变。
处理婆媳关系,不少人容易走两个极端。一是放任不管,老人爱怎么着就怎么着。二是什么都管,老人说什么做什么都不称心。单是从方法论角度说,如此做法肯定不妥。由于是临时组合,婆媳之间缺乏沟通基础,容易产生矛盾是十分正常的。对于同居一起的公婆,媳妇不能事事都干涉,也不能放任不管。特别对于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比如溺爱孩子的问题,要勇敢地坚持原则,努力改变老人的观念。毕竟时代不同了,老人也应该与时俱进。切莫一味顾及老人脸面而听之任之,到头来害的可是孩子。而且还会导致矛盾加剧,以至于今后不可收拾。但改变也得讲求方法,就是态度上要坚决,方法上要委婉,不能因为一件事闹僵关系。切记:老人不是学生,可不喜欢小辈们给自己上课,顺势利导很重要。
第二方针,不能改变就适应
俗话说得好,世界上有两件事最难。一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钱装进自己口袋,二是把自己脑袋里的思想装进别人脑袋。所以说,改变一个人是不容易的,尤其要改变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顽固成形的老年人。为此,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比如照顾孩子生活的方式方法问题,如果不易改变或不能改变,那么作为小辈的媳妇,就要学会适应了。其实只要过了思想关,有时会突然发现,原来按照公婆的意思行事也挺好,也没什么不妥。任何人都不是圣人,况且公婆的生活经验肯定要比年轻人丰富。要相信自己,也要相信公婆。切记:不要认为自己总是对的。只要有这个想法,其实就是错误的开始。生活中,适应是最大的智慧和能力。
第三方针,不能适应就宽容。
适应并不是一件易事,这和每个人的适应能力有很大关系。有的人很会调整心态,对外界刺激适应能力很强。而有的人却比较封闭,追求做一个独立而完整的人,很难和外界融为一体。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这种根本无法心情愉快共处一事的情况下,就只能采取宽容策略了。自己不想做,也不要挡着公婆做。如果怕公婆的行为影响自己的情绪,这时候倒可以采取放任的态度,躲到一处享清闲。这样做,虽解决不了矛盾,但可以减少因情绪互动而导致矛盾升级的可能性。也就是人们说的,“惹”不起就“躲”!切记:要学会抓住主要矛盾,在生活中,一家子和谐相处是最根本的。与此相比,其他一切都不重要。切莫为了幸福而去制造矛盾。
第四方针,不能宽容就放弃。
对于不能改变,不能适应,也不能宽容的人来讲,那就要注意了。既然怎么“打”都“打”不赢,就不要再坚持瞎“打”了,一定要贯彻毛主席说的第一个字——“走”,也就是放弃。尽管所有矛盾都是可以转化的,但成本太高也不划算。既然矛盾双方始终存在不可消灭,那干脆就分而居之,铲除引发矛盾的战场。婆媳问题,很多其实并不是性格问题、价值观问题。切记:放弃不是遗弃。放弃的是矛盾,坚守的是和睦和亲情。
推荐阅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