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要提防子宫内的“不速之客”

2012/11/5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子宫内膜癌

  子宫内膜癌是指子宫内膜发生的癌,绝大多数为腺癌。为女性生殖器三大恶性肿瘤之一,高发年龄为58-61岁,约占女性癌症总数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20-30%,近年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已趋于接近甚至超过宫颈癌。

  危害

  近20年来,由于雌激素滥用等原因,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趋势,在妇女高发恶性肿瘤中,乳腺癌发病率位居第一,子宫内膜癌位居第四,死亡率高,危害性大。

  病因

  确切病因不清楚,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长期持续的雌激素刺激: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具有高度发生子宫内膜癌的危险。卵巢肿瘤分泌较高水平雌激素的颗粒细胞癌、卵泡膜细胞瘤,可致月经不调,绝经后出血及子宫内膜增生和内膜癌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多表现为不排卵,而使子宫内膜处于高水平持续的雌激素作用之下,缺乏孕激素的调节和周期性的子宫内膜剥脱,而发生增生改变。

  2.体质因素:内膜癌易发生在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不孕或不育及绝经延迟的妇女。目前认为肥胖者体内雄烯二酮在脂肪组织中经芳香化酶作用转化成雌酮的转换率增加,长期过多的雌酮刺激可导致内膜癌;不孕或不育、绝经延迟主要与长期无排卵有关。这些因素是内膜癌高危因素。长期无排卵可导致子宫内膜仅受雌激素刺激而无孕激素的作用,从而发生癌变。

  3.遗传因素:约20%内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内膜癌患者近亲有家族肿瘤史比宫颈癌患者高2倍。

  症状

  极早期无明显症状,大多数女性都是在普查或因其他原因检查时偶然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则多表现为:

  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绝经后阴道流血,量一般不多,大量出血者少见,或为持续性或为间歇性流血;尚未绝经者则诉经量增多、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

  2.阴道排液:少数患者诉排液增多,早期多为浆液性或浆液血性排液,晚期合并感染则有版血性排液,并有恶臭。

  3.疼痛:通常不引起疼痛。晚期癌瘤浸润周围组织或压迫神经引起下腹及腰骶部疼痛,并向下肢及足部放射。癌灶侵犯宫颈,堵塞宫颈管导致宫腔积脓时,出现下腹胀痛及痉孪样疼痛。

  4.全身症状:晚期患者曾伴全身症状,如贫血、消瘦、恶病质、发热及全身衰竭等。

  子宫肉瘤

  子宫肉瘤是恶性程度高的女性生殖器肿瘤,来源于子宫肌层或肌层内结缔组织和子宫内膜间质,占子宫恶性肿瘤2-4%。好发于围绝经期妇女,多发年龄为50岁左右。子宫肉瘤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的女性生殖器肿瘤。

  危害

  是一种少见的女性生殖器官恶性肿瘤,占子宫恶性肿瘤的1%。恶性程度很高,多见于绝经前后的妇女。如果不及时治疗,5年存活率仅为20-30%。

  病因

  同其它两位不速之客一样,子宫肉瘤病因目前也不是很明确,但有文献报道子宫肉瘤患者与既往盆腔有放疗史有关。

  症状

  1.阴道异常出血:最常见的症状是不规则阴道流血,量或多或少,出血来自向宫腔生长的肿瘤表面溃破。若合并感染坏死,可有大量脓性分泌物排出,内含组织碎片,味臭为最常见的症状。表现为月经异常或绝经后阴道流血,占65.5-78.2%。

  2.腹部包块:多见于子宫肌瘤肉瘤变者;包块迅速增大,若肉瘤向阴道内生长、常感阴道内有块物突出。子宫常增大,外形不规则,质地偏软。

  3.腹痛:亦是较常见的症状。由于肌瘤迅速生长令患者腹部胀痛或隐痛。

  4.阴道分泌物增多:可为浆液性、血性或白色,合并有感染时可为脓性、恶臭;

  5.若肿瘤较大,可压迫膀胱或直肠出现刺激症状,压迫静脉可出现下肢浮肿;

  6.晚期患者可有消瘦、贫血、发热、全身衰竭、盆腔包块浸润盆壁,固定不能活动

  子宫是女性成为母亲的焦点,更是家庭和睦、夫妻和谐的关键,子宫颈疾病导致的子宫切除病例逐年增多,因此,呼吁广大女性朋友—— 爱护子宫,重视子宫疾病。早检查、早诊断、早治疗是根治子宫疾病的关键环节,也是遏制良性子宫疾病转变为恶性子宫疾癌的最有效途径。

推荐阅读:

子宫六大时期 对性生活说NO

集体扫盲!子宫保健五大常识

快走30分钟 五招防止子宫老化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lady/a/20121105/8321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