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恐慌 hold住年轻姿态

2012/11/20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50岁:身体滑坡

  规律生活保健康

  50岁出头的孙先生事业有成、家庭美满,是众人眼中羡慕的“成功人士”。可两个月前的体检,查出他血压偏高、血管硬化,血糖、血脂也不太好。这可愁坏了孙先生,“难道我也成了‘三高’人士?”从此,他对自己的健康变得格外关注,每天钻研各种养生、保健高招。

  年过半百,到了“知天命”的年龄。无论怎么保养,头发变白、眼睛变花、脚步变慢,身体的各种老化迹象会不可避免地到来。此时,人会变得格外关注身体细节的变化,一有头疼脑热,就会担心得了重病或不治之症。久而久之,出现疑病、恐惧等心理。

  然而,身体的衰老,并不说明心理也老了。美国的一项研究发现,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表达能力、交往能力等超过年轻人。不妨发挥这种特点,让自己“老当益壮”。首先,“战略上藐视”,不要因为一点小毛病放弃生活和工作中的乐趣,更不要杞人忧天、自己吓自己。

  其次,“战术上重视”,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限盐、适当运动、定期体检,给身体撑好保护伞。最后,身边的家人、朋友要多肯定他们,比如夸夸他们“精神好”、“风采不减当年”等,发现他们的优点和能力,树立信心。

  60岁:生命警钟

  和年轻人交朋友

  退休后的秦阿姨赋闲在家,本来就寂寞无聊,一位老同学的电话又给了她当头一棒:一个好朋友得癌症去世了。想到曾经美丽开朗的好友一声不响就离开了,秦阿姨觉得,那一天离自己仿佛也不远了。她突然间特别孤独,情绪也日益低落,充满了焦虑、担忧和无助。

  很多退休后的老人,心理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变,萌发孤独、自卑、空虚、抑郁等不良情绪,严重的甚至会产生悲观厌世想法,对死亡的担忧和恐惧也日益增加。

  专家建议,要想过“乐天安命,怡然自得”的幸福晚年,老人应当用乐观开朗的情绪,积极发现并寻找老年生活的快乐。可以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主动参与一些社区事务,如卫生监督员、治安巡逻员等,找到“宝刀未老”的成就感。

  平时多和亲戚朋友走动走动,说说彼此的新鲜事,而不要总是沉浸在一种消极情绪中。此外,还可以多和年轻人交朋友,和他们一起聊聊时事、听听流行音乐,感染他们的青春气息和蓬勃朝气,而不要总是一群老头老太太在一起谈生论死。

推荐阅读:

如何让中年期的女性进入性爱巅峰

中年期女性最脆弱的六个部位

中年期女性为何对性如狼似虎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lady/a/20121120/839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