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靴等厚底鞋,冬季驾驶存隐患
不少女司机表示,因为喜爱雪地靴的舒适,不仅走路时穿着,开车时也不舍得换下来。对于这种驾驶习惯,交警提醒“不妥当、不安全”。交警明确表示,交通安全最重要,穿舒适度颇佳的雪地靴,对于开手排挡车辆的司机影响最大,存在不安全隐患。
第一,原则上讲,司机的右脚跟是不离开车底地板的,支撑点不宜过高;第二,根据人的生理结构特点,开车时是由大腿带动小腿,再带动灵敏度最高的脚掌去踩踏板;第三,一双合适的鞋子,其鞋帮也要松紧适度、高度适宜,让脚腕保持灵活。
天冷了,由于穿的衣服厚,人的动作反应本来就会降低,如果再穿像雪地靴这样的厚底鞋,就会人为地提高了支撑点,司机在踩踏板时,无形中会把力点用在脚尖上。这样一来,司机开车时脚掌的感觉就没有了,踩刹车时,制动距离会增长,在市区拥堵路面上行驶,容易发生追尾。如果鞋底过薄,天冷时会感觉不舒服,同时也会影响制动时的发力。因此,建议适合开车的鞋子为硬底鞋,以运动鞋为佳,鞋底厚度在1厘米左右。
雪地靴太软太宽不宜长时间行走
一般来说,医生不主张在室外行走时穿在脚上的鞋子过于柔软。雪地靴的鞋底非常柔软,鞋内相对也很宽松,在家里穿,比较保暖、舒适,但不适合在室外长距离行走。
人的前半足脚骨有5块长骨头。正常站立时,由于足的横弓和纵弓的作用,人的足是三点着地,即脚后跟(足跟骨)、前半足的内侧和外侧着地,而中间的三块骨头是悬空的。
这样走路时就像脚下装了一个弹簧,能够缓冲走路时产生的冲击力,从而保护身体和大脑,如果缺少了这种缓冲,地面对人体的反作用力就可能引起全身各个关节及脊柱的慢性损伤,造成关节和腰背酸痛。严重时会引起脑震荡。
最适宜行走的鞋子,是有一点跟的硬底鞋。正常人的鞋跟厚度在1-2厘米较适合,皮鞋、运动鞋里面不是完全平整的,通常中间部分内侧高、外侧低,有一个足弓塑形,这样走路和运动时能够借把力。鞋的松紧合适,以伸进一个手指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