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对于花柳病的研究和治疗,还有很多专著,如《花柳指迷》(嘉约翰[美],1872年)、《花柳病疗法》(丁福保翻译,1909年)、《花柳易知》(李公彦,1919年)、《最新花柳病诊断及治疗法》(姚伯麟译,山田弘伦著,1929年)、《花柳梅毒淋浊下疳与方法及治疗法》(殷鉴,1933年)、《新编花柳病学》(张克成,1934年)、《近世花柳病学》(牟鸿彝,1935年)等。
同时花柳病也逐渐登上了庄严的医学殿堂成为其中的一门学科。1890年英国传教士梅藤根在杭州广济医院首设皮肤花柳科,开中国医院皮肤花柳科之先河。20世纪初,国内各医学院校先后开设皮肤花柳科课程,除美英教会学校外,所用教材多为德国、日本医学教材,教员也多聘自德日等国,讲课时用翻译。1894年北洋医学堂开设皮肤花柳科学课程,北洋医院设皮肤花柳科,诊治皮肤花柳病患者。这是中国人凭自力更生自己创办的首个皮肤花柳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