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笔者撰写此文时,去年12月22日的南京某家报纸报道了这样一件事,说是一位老太太因子女常年不在身边,寂寞异常,于是选择了一种方法——坐公交车去排除寂寞。她将某一路公交车从头坐到尾,然后又从尾坐到头,如此反复多次,但就是中途不下车。她的异常举动引起了一位司机的注意,司机问她为什么,她说家里太闷,没有一个子女在身边陪自己说话,所以才想出来散散心,感受一下公交车上的“人气”。不知假如这位老人的子女得知此事后会作何感想?
建立老年人倾诉中心很有必要
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李海林副主任认为,老年人在生理“老化”的同时,心理功能也随之老化,心理适应能力减退,如遇到一些不顺心的事件,极易促发包括精神病在内的各种心理障碍。资料显示,老年人群中有15%的人不同程度地存在抑郁症,而且随着年龄增高,躯体疾病的增加,抑郁症更为明显。如果发展到自杀或危及他人倾向,则抑郁症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但如果这时老人的苦恼与烦闷能够及时得到发泄或有人倾听,就完全可以避免各类不测。建立一个以提供心理疏导为服务的医疗机构就可以起到这样的作用。
此外,老年人自己也要对抑郁症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李海林副主任说,老年性抑郁症的前期临床表现为:常因便秘、胃肠不适怀疑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出现头痛、失眠、乏力、胸闷、厌食等;坐卧不安,悲观绝望,思维迟缓,总觉得有人要害自己或认为自己有罪;过分夸大自己的记忆力减退;有一定的自杀倾向等。建议有这方面临床表现的老人应进行适度的自我调节;自我调节不起作用的应尽早治疗或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此外,老人还要加强法律学习,增强法律观念,遇事冷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