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精子到底能跑多快?

2011/11/28 来源:医网病友论坛a-A+

  由于男性不育症患者有相当一部分人精液检查貌似正常,实际上精子的运动能力低下,所以我们初步认为,如果一个人的精子平均运动速度低于28微米/秒时应视为弱精症(即精子活力差,或曰精子运动能力差)。

  根据动物实验结果发现,精子运动速度的高低有显着的种属差异,速度低的生育率也低。比如牛的精子运动速度可达50~70微米/秒,小鼠和大鼠可达45~55微米/秒,而大熊猫的精子运动速度仅为20微米/秒左右。大熊猫的繁殖能力低是保护这一珍稀动物的一大难题。

  由于目前观察例数还太少,尚不能肯定大熊猫的生育率低就是因为其精子运动速度过低。临床检测结果还表明,精子运动速度与精子计数的高低无关;与精液是否液化无关。

  那么,能否提高男性不育患者的精子运动速度,解决他们的生育问题呢?很有这种可能。一是通过中西药物治疗来改善其精子活力;二是通过体外处理方法使精子运动速度提高,然后进行人工授精。

  实验表明,将特殊的精子营养孵育液小心加于试管中精液的上方,这时营养液与精液像鸡尾酒一样分层相处,然后把试管放在37°C温箱中孵育3小时,活动精子就会陆续游到上层的营养液中,它们的活力将因周围环境富含营养物质得到增强。

  孵育前精子运动速度为32微米/秒,孵育后可提高到42微米/秒。可见,通过这种特殊的培养方法能使原先运动能力低下的精子一举变成“运动健将“。据报道,采用这种方法已使许多男性不育患者有了自己的孩子。

  国内研制的这两套系统在测定精子运动速度方面是十分可靠的。它们能迅速得出测定结果,为临床检验和基础研究提供了可靠手段。有了这些先进的检测手段,医生便可准确了解精子的部分功能,查明不育的原因,并可利用它们检测病人在服用治疗少精症或弱精症药物前后精子运动速度的改变,从而为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宝贵资料。

  当然,这些仪器也还存在不足之处。比如精子功能自动分析系统所测得的精子计数往往偏高,而精子活率偏低。这是因为精液标本中尚有很多非精子颗粒,计算机对与精子大小相近的颗粒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会把这些颗粒误认为是不活动的精子,以致出现偏差。

  这是国内外均尚未解决的难题。为了解除不育症病人的身心痛苦,我们正在继续努力,力争把精子功能检测水平再提高一步。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love/a/20111128/456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