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健康与肝脏功能的关系

2010/4/24 来源:猫扑型男a-A+

 

肝病及脾

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胃升降离不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于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肌肉”、“脾主升清阳,清阳实四肢”等等,说明脾能保证全身能量的补充,参与形体运动,从而与疲劳相关。

肝病及心

心主神志、心主血脉,肝主疏泄,二者关系密切。《明医杂著·医论》曰:“肝气通则心气和,肝气滞则心气乏。”肝气郁滞是肝失疏泄的后果,肝气郁滞可导致心气乏,即肝可对心的功能产生多方面影响。心主血脉,心是血液运行的动力,一方面,肝藏血有助于心主血;另一方面,肝的疏泄作用可以促进气血运行,也是心主血脉的重要保障,若肝郁气滞,血行瘀阻也可导致心不行血而出现疲劳。

肝病及肾

《临证指南医案》中说:“盖肝主筋,肝伤则四肢不为人用,……肾藏精,精血相生,精虚则不能灌溉诸末,血虚则不能营养筋骨。”阐述了肝肾在痿证发病中的重要作用,痿证的早期主要表现也是疲劳,说明疲劳与肾有关。

肝病及肺

体力的产生亦与肺相关,肺和心的气血旺盛、循环正常则精力充沛。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助心行血。气的生成要依赖肺的呼吸运动来完成,而肺要保持正常的呼吸,则又依赖气机的调畅。肝可调畅气机,肝失疏泄无疑会对肺的主气功能产生影响,进而导致疲劳。

肝与精神情绪有关

情志活动虽属于心的功能,但也与肝关系密切,《素问·调经论》曰:“血有余则怒,不足则恐”,说明精神情志的变化与血的盈亏有关,《素问·举痛论》云:“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强调了情志与气的密切关系。说明正常的情志活动,主要依赖精血充足和气机调畅。肝藏血,主疏泄,可调畅气机,气血的功能受肝的调节。因此,亚健康的精神情志异常,实质上是肝脏功能异常的具体表现。

肝与睡眠有关

肝体阴用阳,《类证治裁·不寐》谓:“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不寐者,病在阳不交阴也。”强调睡眠与阴阳之气的循行有关。肝藏血,主疏泄,体阴而用阳,肝气的调畅是阴阳各循其常的前提条件。《医林改错》中说:“夜不安者,将卧则起……此血府血瘀也”,“血瘀日久,血不行则心失所养,亦致失眠。”上述医家均认为血是睡眠等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血虚血瘀都可引起失眠,而血虚血瘀均与肝有关。失眠的发生亦与情志的失常息息相关,《张氏医通》曰:“平人不得卧,多起于劳心思虑,喜怒惊恐”,肝是主情志的重要脏腑,具有疏达气机,调畅情志,藏血舍魂的生理功能。肝失疏泄,容易影响心神而病不寐。

总之,亚健康状态的异常表现均与肝有密切联系。因此,从肝论治亚健康状态符合中医基本理论,具有进行深入研究的价值。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man/a/20100424/40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