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捂第三位:手腕
手腕处有心经的原穴,即神门穴。大家都知道,心主管全身的血脉,通过输送气血来温暖全身,而原穴主管各脏腑元气,能够强化该脏腑的功能。所以春捂的第一个关键部位就是神门穴(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
春捂第四位:肚脐
中医称肚脐为“神阙穴”,温暖此穴可鼓舞脾胃阳气,特别是胃部怕冷、经常腹泻的人,要特别注意肚脐的保暖,可经常热敷此部位。
春捂第五位:腰眼
人体阳气的根在肾,而腰为肾之府,肾阳虚时会出现腰部酸软、怕冷、经常尿频、精神容易困倦疲乏等症状。因而经常用热水袋热敷或艾灸腰眼处的肾俞穴(第二腰椎棘突旁开1.5寸处),可起到温暖肾阳的作用,这些症状自然就会消除。
对于老年人和孩子来说,想要“春捂”不过度。老年人对于温度的变化不太敏感,一不小心则捂过头了。而对于孩子来说,一般都是家长监督添衣服,但孩子却很难自己做出合适温度的判断,这时添衣最好根据孩子的手脚是否暖和来判断。如果孩子出汗了,则要考虑衣服是不是穿太多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孩子感觉到热或者已经出汗时,更不能马上将衣服脱掉,先用毛巾把汗擦干,尽量让孩子安静下来,才能脱衣服。
一般气温如果升幅不大,就尽量少脱衣服,但温度超过20度也要适当减衣,特别是昼夜温差较大的,更要灵活。但绝不是衣服穿得越多越好。如果捂出了汗,再被风一吹反易着凉。最好选择宽松的衣服,既挡风又透气,而且要易于脱除。此时最好不要怕麻烦,根据冷热灵活调节自己的穿衣情况。
小编提示:并不是天气一转暖就要立马脱掉冬装,因此,早春时节,有些部位还需捂一捂。以防止身体受凉引起疾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