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事吸引到你的身边,即“心想事成”。有时这是成立的,例如我们通常与喜欢我们、有着同样价值观的人在一起,而避开那些在原则性问题上有分歧和价值观不一致的人。
然而,只需稍作思考就能明白,吸引力法则是荒谬不经的。这种不理性的心理属于奇幻思维的一种,被心理学家认为是幼稚的思维方式。天真的人希望心想事成,吸引而来的却可能是骗子。
信念力量让人趋之若鹜
吸引力法则起源于19世纪的“新思维运动”,早期的倡导者阿特金森经历了身体、心理和财务上的挫折,后来得以恢复,便认为是信念的力量帮了他,于是写了《思维波动或思维世界的吸引力法则》等多本畅销著作。信念的力量在几百年来吸引了无数人,到了这几年,津津乐道吸引力法则的心灵畅销书《秘密》更是被大量读者追捧。
宣扬吸引力法则的美国畅销书作家葛瑞·祖卡夫称:“每种性格都会吸引到具有类似频率和强度的性格。愤怒的频率会吸引愤怒的频率,贪婪的频率会吸引贪婪的频率,等等。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因此,愤怒者活在一个由愤怒者组成的世界,贪婪者活在一个由贪婪者组成的世界,充满爱心的人则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世界。”
“吸引力法则”全靠诡辩
然而,至今没有任何证据证实光是想某个事情,就会令它成为现实。很多“例子”都只不过是传说,如通过信念的力量来治疗严重疾病,在科学上从来没能证实。那些声称通过祈祷、想象、积极想法治病的人都是一厢情愿,离事实很远。
与吸引力法则相悖的例子比比皆是——卖家不会吸引卖家,他们吸引的是买家——除非他们是搞传销的;爱不劳而获的人不会吸引爱不劳而获的人,却会招来满脸带笑、满嘴虚假承诺的骗子;脆弱的人不会吸引脆弱的人,却会引来欺负他们的恶棍。
支持吸引力法则的人也许会说,贪婪和欺骗都是不好的,所以他们相互吸引也符合吸引力法则,但美国哲学家卡罗尔认为这是诡辩,把明显不符合的情况也说成符合。例如,当好心没有好报,吸引力法则的粉丝就说那种好心不是真诚的。
吸引力法则给人们制造了一种错觉:你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你只要改变你的态度和愿望,就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到钱财,或者能够实现减肥等任何愿望。如果没有成功,就是你的错,你没有真正改变你的态度和愿望。这跟神棍们的把戏如出一辙——“不灵是因为你不够诚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