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久病体虚:热病伤阴,或房室过度,均可导致肾阴亏损,心火妄动,扰乱心神,形成心悸。
7、饮食劳逸不当:劳倦太过伤脾,或久坐久卧伤气,引起生化之源不足、而致心血虚少,心失所养,神不潜藏,引起心悸。或饮食不节、嗜食膏粱厚味,均可生痰蕴热化火,或伤脾而滋生痰浊、痰火扰心而致心悸。
8、贫血:中度以上的明显贫血亦可致心慌。贫血时机体有效循环血量减少,携带氧气的血细胞亦减少,身体为了满足正常生命需要,会代偿性地使心率加快,从而引起心慌。
9、感受外邪: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证日久,复感外邪,内舍于心,邪阻心脉,阻塞经隧,心血营行受阻;或风寒、湿、热等外邪,由血脉内侵于心,耗伤心气或心阴,亦可引起心悸怔忡之证。温病、疫证日久,邪毒灼伤营阴,心肾失养,或邪毒传心扰神,亦可引起“心中忄詹忄詹大动”等悸、忡之症。如春温、风温、暑湿、白喉、梅毒等病,往往伴见心悸。
10、药物过量:药物过量,可以损害心气,甚则损伤心体,引起心悸。如近代使用锑剂、洋地黄、奎尼丁、肾上腺素、阿托品等药过量或失当,均能引起“脉结代、心动悸”一类证候。
心慌应该引起人们的重视,但千万别太慌张,找准心慌的原因,对症诊治,以便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