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相互表白是早恋还是性早熟?家长发现后蒙了

2017/3/7 来源:当代生活报a-A+

那家长到底该怎么办?尹琦建议——

首先,家长要肯定孩子,对某个人有好感是正常的,是人在成长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感的感受,不是早恋。家长要告诉孩子,什么是“恋”,“恋”的义务与责任,以及恋爱的目的是什么。要引导孩子,可以喜欢这个人,但这样的表达方式是不对的,告诉孩子“女友”的概念与朋友的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

尹琦给家长支招,可以分别拿一个不成熟的水果和一个成熟的水果给孩子尝。告诉孩子,不熟的水果是苦涩的,原因是它还没长好,而他们这个阶段的孩子就像这个不成熟的水果一样,需要慢慢地等待,等到这个水果成熟,也就是孩子长大后,到时会对“喜欢”会有不同的看法。

“早恋”不是真正的“恋”

小孩子之间的互相表白,这并非真正的“恋”。不过是少男少女正常的性心理的表现。心理学发现,人的性心理发展一般都经过如下的几个阶段:

●疏远异性的时期

(大约在六七岁到十来岁)

●向往年长异性的时期

(大约在十岁以后)

●性心理对异性的狂热期

(大约相当于中学阶段)

●模仿性的恋爱期

●浪漫的恋爱期

(大约在中学毕业以后)

中学阶段大约正处在对异性的狂热期,也有人叫做积极接近异性的时期。交往特点:一是交往对象的广泛性;二是交往对象的多变性。

少年男女之间发生的相互爱慕之情,是名副其实的“初恋”——初级的不成熟的恋爱。这种初恋是拒绝世俗的功利主义的,是不考虑婚姻的,是一段纯美的感情经历。但是他们到底还小。做父母的,需要对少男少女的异性交往给以指导。无端禁止和阻抑往往会使孩子的异性交往发生畸变;明智的态度是开放,是疏导。

别的国家如何对未成年人谈“性”?

日本:小学开讲座

日本小学里1年中有1~2小时的特别讲座,内容是男女之间身体的区别、月经和怀孕的原理等等。

荷兰:餐桌上讨论

荷兰拥有欧洲国家最低的青少年怀孕比率。孩子6岁进小学时就已开始接受性教育,孩子们还可以自己做研究报告,甚至会在餐桌上和父母讨论这方面的话题。

瑞典:电视来施教

瑞典从1942年开始对7岁以上的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内容是传授妊娠与生育知识,中学讲授生理与身体机能知识,到大学则把重点放在恋爱、避孕与人际关系处理上。1966年,瑞典又尝试通过电视实施性教育,打破了家长难以启齿谈性的局面。

美国:生育教育

美国从小学一年级起就开始传授生育、两性差异、性道德等知识,初中阶段讲生育过程、性成熟、性约束等,高中阶段讲婚姻、家庭、性魅力、同性恋、性病、卖淫现象、性变态等,并向学生发放避孕套。

英国:强制性性教育

英国法律规定,必须对5岁的儿童开始进行强制性性教育。根据“国家必修课程”的具体规定,英国所有公立中小学都将学生按不同年龄层次划分为4个阶段来进行不同内容的性教育。

新加坡:媒体性教育教材

新加坡计划生育协会为青少年制定了一系列性教育方案,其重心放在严格控制性行为、性年龄上。2004年,新加坡教育部(微博)制定了一个系统的性教育方案,并为中学低年级学生设计了一套多媒体性教育教材《成长岁月系列》,随后又推出3个《成长岁月系列》教材,分别适用于小学高年级、中学高年级和中学以上的学生。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a/20170307/1480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