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香蕉全是日文说明
在家乐福员村店检查的工商人员就发现,一种名为G牌香蕉的进口水果,标签产地写的是菲律宾,但包装上却全是日文。“难道这批香蕉先去日本‘旅游’了一圈?”工商执法人员随后又发现,一旁的进口姬娜苹果标价牌上的产地是智利/美国,但苹果身上的小标签上却未发现有“USA(美国)”字样。更让人啼笑皆非的是,好又多岗顶店里进口红布冧的标签上,竟把智利的英文错拼为:CHILI(正确应为“CHILE”)。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面对执法人员和记者的疑问,一位自称是家乐福员村店相关负责人的员工称,日文包装的香蕉,确实是菲律宾进口的,是一批运往日本的香蕉,突然有一部分中途改为运往我国。而出现两个产地的进口姬娜苹果,另一位工作人员解释是“基层员工看不懂英文”。但无论是进口香蕉,还是进口苹果,我国规定包装上必须要有中文标签、中文说明书。若是正规进口,怎会看不懂?“其实是这样的,姬娜苹果是因为有些批次是从美国进口、有些批次是从智利进口,我们就都写上去,这样就不用每次更换标价牌了。”此时,又有一位工作人员给出了新解释。
十几种进口水果均无证明
昨日的突击检查中,工商执法人员对超市在售的每一种洋水果一一记录品名、产地、价格后,还分别拍照取证,并要求超市现场提供涉及供货商的相关证照,尤其是各款洋水果的《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等合法进口文件。但华润万家天河南二路店、家乐福员村店、好又多棠下店、吉之岛天河城店均以“相关单据都在总部或供货商处,要慢慢传真收集”为由,都无法立刻提供有效证明。其中,好又多棠下店在随后的一个多小时内,尽管工作人员一直在强调“所有的进口水果都有报关单”,但最终仅能提供供应商越秀某果品批发公司的营业执照复印件。家乐福员村店等其他超市的检查人员,昨日也遭遇了类似情况等候一两个小时,仅看到了极少量的资料。
工商部门表示,按规定,每批次洋水果的相关证照都应“随货同行”在销售过程中,水果到哪,证照就要到哪,而不应临到检查时,才“临时抱佛脚”去收集。
随后,记者从多个突击检查的工商所了解到,各家超市陆续“递交”的洋水果证明,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截至昨晚8时,记者从多个工商所获悉,有多家超市未能提供有效证明,无法证明其在售的各种洋水果真的是“洋货”。“有一些超市,卖十几二十种进口水果,但结果一个进口水果的有效证明都拿不出来。”工商执法人员透露。
专家坦言,除了整顿和行业自律外,市民要改变崇洋心理
工商:法规还没细致到单个包装
“超市上卖的,基本都是散装水果。而对于散装的进口水果,我们一直面临监管难、执法难问题!”市工商局相关负责人如实说。据其透露,目前对于进口食品的法规不少,但还没有细致到规定每一个进口水果的单个包装上。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只对进口水果的外包装箱有明确要求,必须标明产地、中英文名称等相关信息;但没有对每个进口水果所贴的小标签进行规范要求。这就导致不少商贩钻法律空子,随意违规在国产水果上贴洋标签,以假乱真,谋取暴利。市民难以辨别。而作为执法部门,我们也因缺法可依,而很难监管和执法”。
该负责人表示:进口水果问题涉及工商、农业、海关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各部门联手才能监管好这个市场。
专家:杜绝假洋水果无速效药
“优良的国产水果被挑拣出来,重新包装,贴上洋标签后,一般的消费者的确很难辨认真假。”广州惠×蔬果公司梁经理经营水果批发十余年,他告诉新快报记者,只有经验丰富的行内人士,才知道如何从水果外包装、外观、色泽和口感上,辨别进口水果和国产改良水果的差别。
对于目前市面上存在的洋标签乱象,光靠消费者自己擦亮双眼是不现实的,光靠工商部门的“围追堵截”也是远远不够的,广东省水果行业协会会长、广东省农科院副院长易干军直言:“想让假洋水果彻底消失,目前没有什么速效药。”他认为,只能靠行业自律和市民改变崇洋心理,才能从根本上杜绝冒牌进口水果的身影。
易干军再次呼吁,如今国产水果“果靓味佳”,足可与洋水果的品质抗衡,甚至一些国产水果品种更优于进口水果,市民应改变心态,给予国产水果更多的信心和发展空间。
冒牌洋水果,为何能在市场上肆行?
工商执法部门昨在广州全市检查行动中透露,我国食品安全法对洋水果单个标签张贴的规范,一直缺失,导致监管难、执法难,才令其混迹于市有机可乘。
要杜绝冒牌洋水果,有什么良策?
广东省水果行业协会会长易干军对此则坦言,“想要规范目前的水果市场秩序,除了整顿、完善水果标识制度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依靠行业自律,及市民改变崇洋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