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正处手足口病上升期 已现幼儿园聚集性病例

2011/5/24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a-A+

  医网辞典

  手足口病传播方式

  1.人群密切接触是重要的传播方式,儿童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

  2.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故与生病的患儿近距离接触可造成感染。

  3.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食物,也可发生感染。

  发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EV71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

 
手足口病症状


  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

  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

  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预防

  家庭

  平时家长要敦促儿童勤洗手,小儿的换洗衣物多晒阳光,室内应通风透气。

  从中医的角度看手足口病属于湿热疫病,家长可以用清热解毒的中药材煲水或煲汤给孩子喝,例如薏仁、土茯苓、夏枯草、白茅根、金银花等。

  春夏是肠道病毒感染容易发生的季节,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饭前便后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不要带婴幼儿去人群密集场所。哺乳的母亲要勤洗澡、勤换衣服,喂奶前要清洗奶头。

  幼儿园、托儿所

  托幼机构等儿童集体生活、学习的场所,要做好晨间体检,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要立即要求家长带小孩去医院就诊,同时报告相关部门。患儿应在家中休息,不宜继续上学。

  发现有发热、皮疹的孩子后,要立即对玩具、被褥、桌椅等进行消毒;同时做好食堂、卫生间、教室等的消毒处理。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通风换气。

  发现保育员、教师和其他工作人员有发热伴皮疹的,应立即暂停工作。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524/369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