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机蔬菜七成不靠谱 盲目需求是主因

2011/7/7 来源:浙江在线a-A+

  有机蔬菜主要靠包装?品质并无明显提升

  一位曾做过有机蔬菜,如今退出的杭州农企老板向记者揭秘,“目前市场上卖的真正有机蔬菜很少,所谓的有机蔬菜,就是从好看的蔬菜里挑些模样好的,自己包一包,就摇身一变成‘有机’的了。”如今,他在自己的蔬菜上贴上精品蔬菜,代替了原先的有机标签。

  “市场上卖的有机农产品谁也不比谁质量好。”一位姓虞的有机农产品推销员承认,很多在卖的有机蔬菜都是嘴巴上叫叫的。

  除了随意张贴“有机”标签外,一些获得有机认证的企业,还把有机标注超范围使用。

  一位熟悉有机蔬菜”潜规则”的专家说,市场上的有机蔬菜问题,主要表现在超范围用标,比如仅有能力搞100亩有机农产品的,却在其他非有机的农产品上贴有机标注。

  症结

  一方面市场需求旺盛?一方面缺乏有效监管

  “实际上,符合种植环境并不是很多。”一位蔬菜专家透露。

  眼下酷热,又是一年中虫害发生最严重的时候。“大面积生产蔬菜,病虫害往往比较难控制,一般都要使用农药防止病虫害。”杭州市植保站监测预警科洪文英说。

  “现实的生态环境下,农业生产不用化学投入品,要实现大面积的优质农产品丰收,比较困难。”省农科院研究农产品安全技术的郑女士说。

  另一方面,有机农产品价格较高,利润相对较丰厚。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比一般农产品要高出一两倍,乃至两三倍。

  尽管价高,但市场需求依然旺盛,商家从事有机农产品的积极性就更高了。省农科院相关专家告诉记者,目前,浙江省经认证的有机生产企业就达450多家。记者从省绿色食品办公室获悉,去年,我省有机农产品将近达到6.92万吨。

  有机蔬菜进入市场,贴上第三方机构的认证标志是关键一步。然而,有些认证机构的认证行为并不规范,也有企业拿到有机资格认证书以后,便不再严格执行有机蔬菜的种植标准。

  在实际操作中,有的认证机构随意缩短转换期、随意放宽认证条件,有的企业在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后,扩大用标范围等问题屡见不鲜,政府部门应该对有机食品的生产、销售以及认证机构等严格加以监管。

  破解

  我省着手破解有机蔬菜种植瓶颈?5年后半数耕地要种优质农产品

  由于在现实的生产条件下,农业生产不用化学品投入,要实现大面积的优质农产品丰收,比较困难。

  有机产品的生产对环境和生产过程的严格要求,导致有机产品生产的成本高、效益低。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目前,浙江省农科院等相关专家正在研究“有机蔬菜和有机水产品的安全生产技术”,以通过科技的发展和完善,让老百姓吃到价廉物美有机农产品。

  “卖相上,有机农产品比一般农产品可能要难看一些,但口感要好些。”长期从事种植业研究的浙江省农科院郑老师说。

  未来,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将是政府主导力推的优质安全农产品的公共品牌,成为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

  我省计划5年后,无公害蔬菜、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统称为“三品”)种植面积占全省耕地一半。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707/376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