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城市饮用水源降至劣5类”被指不符事实

2011/8/18 来源:人民日报a-A+

  陈国光告诉记者,根据最近的水质采样检测数据,青草沙水库取水口水质的总磷、总氮指标分别为0.14毫克/升和2.30毫克/升,经过水库自净后,总磷、总氮的数值降为0.08毫克/升和1.40毫克/升,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这两个指标为四类水。为改进水质,上海水务部门在青草沙水库大量投放鱼、螺蛳、蚌壳等生物,同时增加水库的水体流动性,从而使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总体受控。通过这些措施,青草沙水质可基本达到二类水标准,其中不少指标甚至更优,如代表有机化合物的“高锰酸盐指数”,青草沙水库为2—3毫克/升,介于一、二类水质之间;氨氮指标为0.1毫克/升,优于一类水质指标。

  传闻三:一些城市通过去除

  某些指标使水质达标

  【回应】 我国实行单因子评价法,不存在去除某些指标使水质达标的情况

  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有关负责人说,我国现行的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为单因子评价法,也就是说,所有指标中,只要有一项超标,环保部门在监测评价时就定为超标,不存在去除某些指标使水源地水质达标的情况。

  这位负责人说,我国对饮用水源地的水质监测有一套严格的制度。从2005年4月起,原国家环保总局在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实施水质状况月报制度,规定地表水水源水质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标准;从2008年起,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每个月至少组织一次监测。从2009年开始,环境保护部每年都组织评估113个环保重点城市集中式地表水饮用水源地的环境状况,并将评估结果通报给各省(区、市)人民政府,目前,评估范围已经扩大到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的所有地表水及地下水水源。

  不少城市每月公布水质信息。记者对北京的调查发现,北京市水务局每月中旬均对外公布上月地表水水质信息(含重点湖泊、大中型水库和河流水质情况)。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饮用水目前的地表水源地主要是密云水库,该水库长年保持着高标准的二类水水质;密云水库周边的遥桥峪、北台上等几个小水库,汛期收集雨水后也向密云水库补水,实现“散水整用”,这几个水库的水质也保持在二类水标准。北京饮用水的另一大来源是深层地下水,水质也没有问题。

  需从四个环节加强饮用水安全

        保障水源地水质达标是当前首要任务

  据环保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居民所需饮用水,从水源地流到家中,要经过源水、净水、输水、用水4个环节。源水就是水源地水,水源地由水利部门负责建设,由环保部门负责环境监管;净水就是自来水厂的净化处理;输水是通过供水管网输送到家中的水龙头,由建设部门负责建设和监管;用水是指从水龙头接水使用,由卫生部门负责监管居民用水卫生达标。

  理论上讲,源水中的污染物,大多可以在净水环节去除,例如,水源地水中大肠杆菌超标,经过后续消毒处理后,能够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铁、锰等污染物质,只要增加针对性的处理工艺,也能去除。但是,我国以地表水为水源的公共供水厂,95%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加消毒的常规净水工艺,对源水中的一些污染物有时不能完全去除。

  与此同时,在广大乡镇和农村地区,我国共有2.5万多个集中式饮用水源,为54%的乡镇提供服务,但还存在大量的分散式饮用水源,其中大多数水源的水不经过严格处理,就直接作为饮用水。因此,保障饮用水安全的首要任务是强化对各类饮用水水源地的保护。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818/3836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