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冷冻血
冷冻血的学术用语是冷冻红细胞技术。
这项技术1956年起源于美国,1963年开始陆续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广泛应用,我国于1975年引进这项技术,北京血液中心率先应用。目前我国很多血站都在用,主要用于稀有血型的保存。
冷冻血的全过程是这样的:采集来的全血分离成红细胞和血浆,在红细胞中加入冷冻保护剂(甘油),在无菌状态下由普通采血袋转入特制塑料袋中,放在摄氏零下80度的冰箱里保存。
用的时候,拿出来在摄氏37度的水中解冻,用不同浓度的氯化钠洗液洗涤三次,去除甘油。洗涤过程全部自动化,洗涤设备为美国进口。血液中心正在与有关机构合作促使洗涤设备国产化,降低成本。洗涤完以后的红细胞跟生理盐水混合,24小时内提供给临床。
新闻链接
血液中心辟谣:近千袋过期血流入医院不实
本报讯(记者 方芳)最近一段时间,有人爆料说血液中心去年把冷冻后的过期血发到了医院,医院退回后,血液中心重新冷冻今年又发到医院。对此,市血液中心昨天明确表示,此说法不实,冷冻血所用的特殊袋子上有两个标签,一个是血液有效期,一个是袋子的有效期,可能有人对血袋有效期的概念存在误解。
网帖描述,2010年7月初,一批血液被装入了其有效期小于血液有效期的采血袋中,具体数量是893袋。由于血袋过期的原因,这批血液在送往部分医院之后被退回了血站。血液中心将这批被退回的血液更换血袋后进行了冷冻保存,近期又将这批血液陆续解冻使用。
市血液中心回应,正常采血袋上一般贴有两个标签,一个是血袋生产企业贴的,标示血袋有效期,一般为2年,还有一个是血液有效期,从采集开始计算一般为35天。但是根据国家标准,血袋的有效期指的是在这个有效期内保证袋子无菌,只要在有效期之前启用袋子采集血液就可以,启用后袋子的使用期限由血液的保存期限决定,从目前来看也就是最长35天。因为血液的保存期限很短,所以国家没有对血袋启用后的使用时间进行单独规定,而是以血液的保存期为限,如果将来血液保存期大幅延长,国家有关部门可能就会对血袋启用后的使用期限作出明确规定。
去年血液中心有一批采血袋有效期到7月15日,6月底、7月初这批袋子被启用,装入了血液。血液中心有关负责人举例,假设有一袋血是7月1日采集的,血液的有效期是到8月4日才到期。这时血袋上就有两个标签,一个是血袋有效期到7月15日,一个是血液有效期到8月4日,看上去好像是一袋血液被装入了血袋有效期小于血液有效期的采血袋中。但其实这个血袋是在有效期内,即7月15日前启用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里面的血液没有问题,不会被污染。
血液中心也表示,这两种标签的确容易让部分人误解,也希望将来能够改进。由于个别医院和患者对标签存在误解,去年血液中心收回了这批其实没有问题的血液,并进行了冷冻处理,在密闭无菌情况下转入特殊塑料袋中,这种特殊塑料袋能在摄氏零下80度的环境里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