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一家制药厂涉嫌偷排废水入黄河遭人举报

2011/9/5 来源:法制日报a-A+

  市环保局坚称企业没污染

  在巴彦淖尔市环保局,《法制日报》记者见到了分管宣传的一位负责人,他说:“药厂按照国家规定建了污水处理厂,对臭气也进行了处理。企业治污力度很大。”

  据这位负责人介绍,不久前,他们还专门接待了有关媒体的采访。“他们是拿了环保部副部长潘岳作了指示的举报信来的。我们陪同记者到厂里进行了采访。”他说,记者调查的结果是,药厂不存在污染问题。“环评做了,污水处理厂上了,许多举报问题根本就不存在”。

  “联邦制药(成都)有限公司因为污染曾7次被政府部门处罚。难道联邦内蒙古制药就一点问题没有?”面对巴彦淖尔市环保局坚称联邦内蒙古制药“无问题”,临河区百姓普遍表示质疑。

  事实上,早在2008年,内蒙古及巴彦淖尔市两级环保部门的执法人员曾就当地百姓的举报联合调查过联邦内蒙古制药的污染问题。2008年,临河区政府还下发了《关于对联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恶臭气体进行限期治理的决定》,责令联邦内蒙古制药停产治理。

  “两张皮”问题出自地方保护

  “必须把人民群众对环境的切身感受与监测数据统一起来。环境质量好不好,群众感受说了算;群众信任哪里来,科学数据是关键。要避免出现‘两张皮’,人民群众深 受污染之害、苦不堪言,而监测数据喜气洋洋、自说自话。”这段话是周生贤今年8月在全国环保系统对口援疆工作会议上说的。

  周生贤说:“一般来说,发展强度越高,污染排放越大。真正的零排放,我还没有见到。”

  在部长眼里难以实现的零排放,在联邦内蒙古制药却“做到”了。“是部长低估了企业的环保作为吗?显然不是。”中国政法大学一位权威学者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现有国情下,几乎没有哪一家制药企业可以做到没有任何污染。

  他说,之所以出现环境监测数据与群众感受“两张皮”问题,根源就在政府部门与老百姓所处的位置不同。“群众举报的污染企业往往是当地的利税大户,它们通常也 是地方政府最不愿意得罪的。而监测部门又是在政府的领导之下,他们得出的监测数据怎么能是政府不愿看到的。”这位权威专家认为,说到底是地方政府为了追求 GDP在袒护这些企业。

  “有味,还能咋的,又熏不死人,习惯了不就没事了。”记者在临河区采访时,当地百姓说,他们到政府部门告状时,往往遭到这样的训斥。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0905/388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