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意识
由于社会对于精神病人的识别和治疗,在认识上其实并不是很清楚。相当多的精神病人也都处在一种“隐蔽”状态中。预防精神病人杀人肇事、肇祸,家庭通常的做法就是将病人关起来或锁起来。
在民间,精神病人又被称为“武疯子”,发病时,没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因为幻听和被害妄想的驱动,众多精神病患者均呈现强烈的暴力倾向,这是常人所难以理解的。
2010年5月前后,国内各地在一个月前后发生6起校园恶性流血事件,而据相关媒体报道,有5起杀人肇祸、肇事涉案者或“疑似精神病人”,或“证实患有精神病”。
目前,国内唯一能参考的数据为2007年,中华医学会司法精神病学组,曾就全国百余家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所受理案件做过统计,发现2006年所受理案件中涉及刑案的有近万例,其中杀人案2153例。“实际上,随着当前中国社会的变迁和转型,有关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已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著名精神病学专家纪术茂告诉记者。
因为国内司法精神病鉴定机构只能受理由司法机关委托送交的案例,“实际的很多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刑事案件并未真正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纪术茂说。
对于精神病人的杀人肇事、肇祸事件,公众其实并不陌生。
2004年8月4日,北大第一医院幼儿园,患有精神病的门卫徐和平,持刀砍伤15名儿童和3名教师,一名儿童死亡。
当年9月30日,湖南省临武教师刘红文精神病发作后,持刀砍杀16名师生,其中4名学生死亡。
2009年12月12日,湖南省安化县高明乡,精神病人刘爱兵持猎枪袭击老父及其亲属,致2人重伤12人死亡。
全国公安系统的安康医院是专门用于收治肇事、肇祸精神病人的“特殊监狱”,1988年至1998年期间共收治7.5万人次,平均每年7500人次。
精神病人的极端凶杀行为为社会带来的不稳定因素,成为突出的公共卫生问题。
也正是因为这些血腥的案件,公众对于精神病人的看法一直显得粗略而简单:要么精神病人杀人,要么忍无可忍的家人杀病人。
在纪术茂看来,病人家庭成员以及周围人,对精神病学常识的匮乏才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中国精神卫生法迟迟未出台,社会对于精神病人的识别和治疗,在认识上其实并不是很清楚。”
家属的羞耻感和被歧视
调查发现,有接近7成的精神病人家庭认为,被人知道家中有精神病患者是羞耻的。观念上的尴尬,也让日前大多数的精神病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
胡开捷,在西安雁塔区电子城西京社区卫生服务站已经工作了21年。四年前,她被安排负责社区精神疾病防控工作,第一件事,就是去为社区一名精神病人解锁。
作为医生,胡开捷第一次亲眼见到这种情形后还是非常震惊的。
病人36岁,名叫贾建(化名),不发病时和常人无异,而一旦发病便会抄物伤人。三年前,年迈的父母再也无力为他看病,一根铁链将他与这个世界隔绝。
在病人漆黑的房屋里,叮当作响的铁链声让胡开捷的头脑里不断闪现电影里即将被处决的犯人。
而让胡开捷不忍再看下去的是和这个精神病人一起生活的家人。
病人的家里没有一件多余的家具,所有的窗户均被钢筋条焊死,因为没有板凳可坐,胡开捷和病人的家人只能坐在床沿边说话。“你甚至都不知道该如何再去安慰病人的家人,精神和物质上的双重折磨让那些家中有病人的家属脸上总是一副僵化的表情。”胡开捷说。
而此后,在接触越来越多的精神病人家庭后,胡开捷甚至也越来越麻木于自己的感受。“你看到的家庭大都是一个样的,除了睡觉的床和做饭的锅,有精神病人的家庭通常都不会有多余的家当,要么被砸,要么根本就不敢买。”
胡开捷称,有精神病人的家庭十有八九都可以用一个词——家徒四壁来形容。
在社区,为摸清精神病人的情况而进行的走访,胡开捷经常遭遇被患者家属泼水或不给开门的尴尬局面。“只要家里有一个精神病人,家里的其他人似乎也与世隔绝了。”胡开捷说。
因为头脑始终会被突如其来的幻觉、幻听和被害妄想所控制,精神病人常常会处在一个极不安全的意识当中,和他们一样感受到不安全的,还有家人。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一种深层次的被歧视感,更成为家庭成员的精神之痛。
调查发现,有接近7成的精神病人家庭认为,被人知道家中有精神病患者是羞耻的。观念上的尴尬,也让日前大多数的精神病人没有得到有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