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多D
何为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依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
何时是高发期?
“这个病通常在夏季和秋季这个时间之内比较多见,一般来说广州在4月份左右就会发现一些确诊病例,而到了5、6月份就会出现本地感染的病例,过了这段时间再出现登革热病例的可能性就比较小了。”杨智聪如是说。
病菌是如何传播的?
登革热主要由蚊子中的伊蚊传播。伊蚊有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两种。一般是由白纹伊蚊传播。白纹伊蚊在广东地区多称为花斑蚊和黑斑蚊,早上、中午、傍晚是其活动高峰期,也是它喜吸人血的时候。当成蚊吸了登革热病人或隐性感染者的血液后,登革热病毒就在蚊子体内大量复制繁殖。在气温32℃环境下,伊蚊自吸血后10天起再咬人时,就可把病毒传染给健康人,使人感染并发生登革热。
何处易生伊蚊?
雨季是白纹伊蚊大量孳生的季节,白纹伊蚊喜欢将卵产在清洁的缸罐、花瓶、废弃轮胎、竹节、石洞、饭盒、罐头盒等小积水中,居室内外2。5厘米以上深的积水都是它理想的产卵、孵化场所。白纹伊蚊喜欢白天活动,所以,要提防白天叮人的蚊子。
病死概率极低
典型登革热潜伏期为2至15天,但病死率极低,一般为万分之三,大部分病人经治疗后约10天恢复。
如何预防?
预防登革热的主要工作是要搞好环境卫生,尤其是要注重灭蚊。在做好灭蚊和清理卫生死角的工作之外,居民家中可以安装纱窗、使用灭蚊片等消灭蚊子,在冬天的时候不要因为冷而把热气开得太足,因为这时候室外很冷,蚊子也一样取暖,就往室内钻,然后繁殖。另外,东南亚、北美等最受广州人青睐的旅游地区都是登革热高发地区,应注意提高警惕降低患病风险。
如何判断患病?
如果市民有发热;眼结膜充血;皮肤(主要是四肢)出一些不痛不痒的、压下去会褪色的红疹;全身感到疲乏无力,而且关节和骨头感到疼痛等症状时,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如果病情比较重的患者,还会有出血倾向,例如刷牙会刷出牙血,碰一下皮肤就淤青起来了,这些都是登革热比较严重的症状。登革热有很多类型,患上登革热一般首先表现为发烧,身上出现小红疹子,这时很容易被误诊为感冒和风疹,因此要及时进行血清化验检查。
身边有人患病如何隔离?
如果身边发现病例,灭蚊、防蚊则是防止登革热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
另外,要管好传染源,对登革热病人要隔离在有防蚊设施的病房内,隔离时间不应少于5天。对可疑病人也应进行医学观察,并尽快作出病原学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