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污染每年增加三到四倍 要求公布数据遭拒

2011/12/8 来源:时代周报a-A+

  公众要求公布PM2.5监测数据遭拒

  按照北京市环保局公布的数据,12月6-7日北京的空气污染为轻度污染。但是显然,大家认为这个数据并不能让人信服,曾有网友根据信息公开原则,要求北京市环保局公布PM2.5的监测数据,但遭到了拒绝,北京市环保局的书面回应是,PM2.5监测数据目前只能作为研究使用,所以不予公布。但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不公布PM2.5数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目前我国没有关于PM2.5的官方标准,所以即使公布也没有可比性。

  “原有的空气质量评价标准不科学,没有和WHO的空气质量准则接轨,没法真正显示空气质量的真实情况。北京环保局的说法无法让人相信。”环境技术发明人、原夏威夷大学环境专家董良杰一针见血地指出,他说,说不科学,是因为一没有PM2.5这一个关键参数,WHO推荐首选PM2.5;二是北京空气质量不是实时播报,编制可能出现“人为”误差,“中国指数最让国际学术界诟病是多点平均算法,这里的问题就是平均。”

  对此,国家环境保护城市空气颗粒物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冯银厂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国家空气质量标准10项指标中没有PM2.5,常规考核的指标只是PM10,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污染物,所以不监测不公布是很正常的事情。”

  他说,其实有一个标准是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了这个标准就要进行相应的监测和考核,得有技术储备和能力建设去支撑这个标准,这样标准才能更好地去实施,“现在公布PM2.5,但又不能稳定连续地监测,那单个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对于我们国家来说,如今PM2.5监测的网络还没有建立起来,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为这需要很多的监测点,也需要很多的技术力量。”

  “此次《空气质量标准》二次征求意见稿中加进了PM2.5,也给出了浓度限值,虽然现在用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第一阶段的浓度限值,但为什么要放到2016年执行,就是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一是能力建设没有跟上,目前除了发达城市有了监测能力以外,大部分城市还不具备监测的能力,所以还需要完善太多的东西。”

  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杜少中此前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说,美国1997年就提出要监测PM2.5,直到2007年才开始监测,十年的时间,包括硬件准备、软件准备以及各方面的准备,但就是这样,美国2000多个监测站中,还有七八百个监测站也是在监测PM10。“即使是监测了PM2.5,PM10也需要监测,所以我们的主要精力,不是发布不发布PM2.5,而是抓紧时间减排。PM2.5公布确实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是污染防治的需要。目前从全国来看,主要矛盾还是PM10,治理PM10能带动PM2.5,美国其实也是如此,先监测PM10,再监测PM2.5。”

下一页:应满足公众知情权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11208/468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