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顶尖研究者 26篇论文有145处造假
Dipak K. Das教授是心血管专家,近年来因发表了白藜芦醇可帮助小白鼠预防心脏病、延长其寿命等研究结果,而逐渐知名,被誉为当今美国红酒研究的顶尖学者之一。
但其光环止于2012年年初。
2012年1月11日,《纽约时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多家美国媒体曝光称,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已于当天,对学校心血管中心的Dipak K. Das教授提出控诉,原因是Das教授在11份学术期刊上发表的26篇论文都存在造假行为,这些论文多数都与白藜芦醇有关。
其实学校对Das教授的调查早在2009年就开始了,当时学校收到了一封匿名举报信,揭示Das教授论文中的许多数据造假。学校随之成立了专门的审查委员会,最终上交了60页的调查报告,列举了Das教授论文中的145处捏造和歪曲的数据。
在噤声了近一个星期后,昨天,Das教授对外辩解,说自己的研究本没有问题,是研究小组里有人故意陷害他,偷偷进入他的电脑,篡改了数据。
但他的这一辩解,并没有获得学校及外界的认可。
华盛顿生命科学研究中心的高级研究主任、长寿专家Alex Schauss教授是Das教授论文造假官方调查组的成员,他并不相信Das的说法:“Das的解释前后矛盾,如果他真知道团队内有人要陷害自己,之前怎么不采取行动?只是最让我不解的是,Das教授是圈内顶尖的红酒及白藜芦醇专家,在大学内任期很长,何必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做假报告?”
事情现在显得有些扑朔迷离,Schauss教授称调查还需时日,而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则已准备将Das解雇。
与红酒厂商有利益互动 论文才造假?
不过《纽约时报》给了调查组另一个提示——这次案件更大的意义在于揭示了一个关于研究经费的疑点。
《纽约时报》说,美国现在的学术研究经费非常紧张,但就在许多主持高质量研究的高资格研究者们,正不断抱怨难以申领到联邦拨款时,Das教授却总能轻松得到大笔资金。
《纽约时报》更称,许多酒类工业与许多学术研究中心之间存在着经济关系,他们为这些学术中心提供研究、学生培训的费用,并对其研究结果进行推广。
Das教授所在的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已表示,会于近日将联邦政府新拨的两笔共计89万美元的研究经费如数退还。但对于Das教授是否与红酒商之间存在利益互动,目前还没有调查结果。
最先发表“红酒增寿论”的哈佛专家:坚称自己的研究没问题
这次论文造假曝光会不会对红酒健康益处研究领域产生冲击?
据国外媒体报道说,其他研究者们仍然表示信心满满。
最先发表“红酒增寿”研究报告的哈佛医学院的David Sinclair教授率先表态:“我不认为这次事件会对我们的研究产生什么重大的影响,这是他的个人事件。而且,虽然他的研究中有假数据,但我们仍有大量实验材料可证明白藜芦醇能帮助白鼠预防大量疾病,像2型糖尿病、神经退化性疾病、脂肪肝等,这些毋庸置疑。”
不过与2006年不同,这次,公众似乎并不再一味相信红酒专家的说法。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总结说:“伴随康涅狄格州立大学一位顶尖红酒研究者在论文中造假145次被曝光后,许多红酒研究结论都被打上问号。也许红酒对健康的益处只是酒商们的一厢情愿?”
浙江省心血管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浙二院长王建安:
红酒增寿研究结论不足信
国内心血管病专家对国外的这场红酒争论怎么看?
浙江省心血管诊治重点实验室主任、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说,我们国内在红酒对心血管疾病的益处方面只做过一些小样本的研究,设计不太严谨,结果说明不了问题,而目前国内主流的研究者也几乎没涉猎。
至于哈佛大学Sinclair教授坚持的红酒在老鼠实验中成功的疾病预防作用,王院长认为这还不足以将这些功效推导到人类:“要证明对人类确实有效,一般要走三个实验步骤:小白鼠、大动物和人。许多小白鼠实验成功的药物对人体都是根本没用的。”
迄今为止的红酒增寿实验都是存在争议的:
第一,实验用的小鼠数量太少,样本不够大,存在偶然性可能;
第二,实验用的小鼠是在开始吃高卡路里食物的同时服用白藜芦醇的,等价要求的话,应用到人类也只适用于同样饮食习惯的人,而且要尽早开始,按照现在儿童期就开始摄入高卡路里食物的大趋势来看,青中年开始再喝葡萄酒可能已经没有效果;
第三,白鼠的实验不能直接类推到人,人类临床实验结果出来之前,一切都是猜测。
第四,实验中白鼠喂饲的白藜芦醇剂量非常大,平均每公斤体重24微克,而红酒中白藜芦醇的含量约为每公升1.5到3微克,也就是说,一个68kg的成年人每天需要喝750到1500瓶红酒才能达到这样的剂量水平,这不仅不现实,而且显然弊大于利。
本来不喝的不要去喝 已经在喝的也尽量少喝
浙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郑良荣说,目前国内国外的心血管学术领域都没有关于红酒益处的确切论点,只有美国AHA(美国心脏协会)曾建议,少量饮酒对心脑血管有益。
“但是,美国心脏协会只是说少量饮酒,并没有说饮红酒,现在学术界对于红酒与其他酒类之间有无差异仍存在较大争议。”郑主任说,确实一些葡萄酒消耗量大的国家,较之其他酒类消耗量大的国家,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要低许多,这是许多人力捧红酒的出发点。但除酒以外,饮食和生活方式等也有相当大差异,所以红酒有益的论据是不足的。
“从医生的角度来讲,我们要确认或推荐一种成分对人类具备某种功效,那它得先经历5年人体临床实验的验证,但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相关的人体验证,因此我个人不建议喝红酒来预防心血管疾病。酒,还是要少喝。”
浙医二院院长王建安也说,“我基本不认可红酒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我自己是不怎么喝红酒的,没有应酬的时候基本不喝。”
王建安说,即使最后证实红酒对减轻心血管疾病有帮助,也没必要通过饮酒来预防心血管疾病,毕竟同时会损伤肝。“我的建议始终如一,要健康长寿就戒烟戒酒,本来就不喝的不要去喝红酒了,已经在喝的也尽量少喝。”
红酒养颜靠不靠谱?
红酒养颜也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说法,靠不靠谱?
“国内还没有相关的研究。”杭州市中医院皮肤科主任陶承军说,“皮肤方面的研究与心血管科不同,许多都难以量化,特别是养颜美容方面的,很多市面上流传的养颜作用都是商家的概念化炒作,即使做过实验也不太靠谱,不是严谨的多中心双盲对照实验。”
陶主任说,红酒中确实存在多种抗氧化物质,如白藜芦醇、花青素、槲皮酮、儿茶酚等,这都属于多酚类抗氧化物质。但人体是不能直接吸收多酚类抗氧化物质的,而要先在体内转化,所以我们一般称多酚类物质的抗氧化作用是间接的。
“如果要说美容,还不如找作用更直接的,像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和SOD等,都具有直接抗氧化作用。我个人建议,与其寄希望于红酒美容,还不如多喝水、多吃新鲜水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