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老师逼数名幼儿吃厕纸 幼儿园称是学生妄想症

2012/2/9 来源:扬子晚报网a-A+

  专家说法

  老师可能有发泄妄想症

  对于幼儿园方面的说法,儿童心理专家认为,孩子是否有妄想症,必须在专业的机构由专业的医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才能按照严格的医学标准下结论,而幼儿园和老师都没有这方面的资质,因此就这么说孩子有妄想症是很不负责任的。专家还认为,孩子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幼儿园应该做进一步调查。

  青少年心理专家李萍则建议,这几名孩子的家长最好带孩子去做心理检查,以防止孩子有了心理阴影。李萍认为,如果只是一个孩子说老师逼着吃厕纸的话,可以怀疑孩子可能患有妄想症,但如果好几个三四岁的孩子都这样说,那就应该排除孩子患有妄想症的可能性。

  与此同时,李萍还通过分析指出,可能“不是孩子有妄想症,而是老师有妄想症。”李萍解释说,从老师体罚学生的心态具体来分析,这名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可能得了一种叫“发泄妄想症”的心理疾病,“觉得心中郁闷焦虑,情绪紧张的时候,暴力就是她发泄的一种方式。”

  从天使变成魔鬼

  是因为“变心”了

  听闻这则消息,我忍不住倒吸一口冷气:太惊悚了!

  年年都在呼吁“反对对儿童使用暴力”,但幼儿园老师虐待孩子的事件却越来越多,而且手段不断翻新升级。孩子爱说话,老师就用胶带封孩子的嘴巴;孩子不睡午觉,老师就用绳子将孩子绑在床上,任孩子幼嫩的肌肤磨出一道道印痕……

  “老师”本是个神圣的词语,幼儿园的老师更被称为“天使”,然而如今,有些孩子们说起老师,却好像提到“魔鬼”一样恐怖。归根结底,是爱心的流失。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幼师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爱心是幼师的天职,热爱幼儿是幼师最基本的品质,如果幼师对孩子缺乏爱心,淡漠无情,甚至看到孩子就厌烦,或是对孩子施以打骂,是职业伦理的缺失。

  当然,这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社会因素。现今,幼儿园准入门槛低,办学模式混乱,不少地方和机构把托儿所、幼儿园当作了生财之道,根本不顾幼儿的安全、饮食、起居,随便招些人来就能当幼师,幼儿启蒙教育也被简化成了“带孩子”。但事实上,这些“老师”的言行举止非但没有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还常常造成负面影响。这或许是虐待幼儿事件频繁上演的重要原因。

  在以往的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园长们解释,听专家们分析,说现在教师的压力太大。压力来自家庭、来自社会、来自生活,她们无从宣泄,遭殃的只有孩子。弱者向更弱者寻找发泄,就像青少年心理专家所说的,其实虐童的老师才有妄想症。

  虐童的老师们该如何处理?很多幼儿园采取的措施是辞退当事老师,而网友们更偏向于比如拘留这样的处罚。这些都是手段,但不可能彻底杜绝幼师虐童事件的发生。规范幼儿园办学、对教师实行周期性的心理干预,或许才是最好的办法。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20209/515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