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堽村某小学旁销售的杯装“果粒橙”饮料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老板每隔两三天就要进一次货,包装上“不出意外”地无生产日期。对此,老板则解释说,“应该很新鲜,拿货回来时饮料还是热的”。
过期食品仍然在售
学校周边的商店中,甚至还有一些已过期或临近过期的食品,它们堂而皇之地被放在食品堆里,任由学生们挑选。
在四塘镇一家小食品批发部里,摆放着平江县某食品厂2011年8月生产的“霸王豆腐”,按照180天的保质期推算,已经过期50多天。售货员说,这些食品一般都销往四塘镇下的各个乡村小学。
“都过期了,还卖啊?”记者问道。售货员一脸不悦地回答说没注意,随后顺手又丢在了原来的货架上。至记者离开时,过期的“霸王豆腐”仍然在卖。
记者在四塘小学门前的摊位上,看到了四川成都某食品有限公司2011年3月生产的凝胶糖,该糖果的保质期为12个月。在二塘镇某学校附近,柳州市某食品厂2011年10月17日生产的“我主味来”风味面制品,其保质期只有4个月,但现在仍在销售,此外,一种名为“小滑头”食品也已过期70多天。
多种添加剂制成“美食”
4月24日上午,记者在三塘、四塘的各个小学附近的商店中购买了“乡村鸡”、“啃得鸡”等“肉类”零食,但拆开后发现,里面其实是一些根状或块状的面制食品。
“几角钱的东西,你还真以为有肉啊。”记者的疑问立刻引来了一位小贩的反击。他补充说,“卖给小孩子吃的东西有像肉的味道就可以了”。
一位从事食品批发的唐姓男子告诉记者,学校周边销售的五角钱食品,其进货的价格约为3角多,这个价格的产品不可能用肉作原料的,其肉味多是靠香精和食品添加剂混合而成。他坦言,这些食品基本无营养,只是为了迎合孩子们的口味。
根据各商店老板的推荐,记者对“最受学生欢迎”的十几种“五角零食”进行了统计,发现使用的添加剂基本上在4种以上,最多的达十几种。一种味道如“海苔”的风味食品包装袋上,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6种,而“素牛筋”使用的添加剂,达12种之多。
小食品安全让家长担忧
“五角钱”零食成了孩子们的“掌中宝”,他们购买零食通常只考虑是否便宜、好吃,在质量和卫生方面却丝毫没有辨别能力。市民文女士说,有一次她在零食摊上看了看,发现摊位上满满地摆着一角、五角的零食,有些袋子表面全是灰尘,有些连油都漏出来了,真担心吃下去会出问题。
自治区人民医院营养科的陆医生表示,孩子的身体处于发育期,身体的排毒等能力较弱,长此食用这类含油、盐较多的食品,会影响孩子的食欲,形成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甚至可能会埋下健康隐患,“即使合格的,也不能经常吃”。
小食品本身的安全非常重要,一些来源不明的小食品很可能是小作坊或黑作坊加工生产的,对方使用的原料质量如何、使用的添加剂是否适量合理,这些都有待调查,建议孩子们谨慎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