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药加大乳腺癌风险

2014/11/12 来源:齐鲁晚报a-A+
 
  山东省肿瘤医院两腺外科主任王永胜解释说,雌激素摄入过多导致了女性月经初潮期普遍提前,相当一部分在13岁之前,而闭经年龄推迟,行经期延长。在行经期,正是女性体内雌激素维持在高位之时,也就是说,行经期越长,雌激素对身体的影响越大。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乔治城大学的科学家甚至发现,接触或摄入可提高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化学品或食物,生下女儿比其他女性患乳腺癌风险更大,其孙女、曾孙女患乳腺癌的风险也会加大。雌激素除了自体卵巢分泌之外,外源性雌激素从何而来?究其来源,有一部分出在“病从口入”。
 
  医生猜测,外源性雌激素升高与目前饮食安全有很大关系,比如日常食用鸡鸭、淡水鱼、水果等在养殖和种植过程中可能使用了含有激素的药物或者饲料等;还有不少人喜欢服用保健品,很多保健品含有大量的雌激素,例如蜂王浆、花粉、蜂胶等。“我在门诊上碰到过一个3岁的小女孩来了月经、乳房开始发育,主要原因就是她母亲喜欢服用保健品,自己吃的时候就会给孩子也吃些,可见其中的雌激素作用多吓人。”山东省立医院两腺外科主任田兴松告诉记者。
 
  王永胜说,除了保健品,化妆品往往也有雌激素成分,但是成分表中却不会标明,效果越快越明显的化妆品和保养品往往有害成分越多。因此,在保健品和化妆品方面,专家建议应慎重使用或者尽量不用。口服避孕药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避孕药的主要成分是雌激素和孕激素,长期服用避孕药会导致体内雌激素水平长期偏高,从而加大了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滥用紧急避孕药的女性,要提高警惕。王永胜说,在女性更年期,为了缓解更年期症状,可能会采取激素替代疗法,较多地使用激素药物也提高了乳腺癌发病率。在西方发达国家,激素替代疗法前期应用较为普遍,后来发现这提高了乳腺癌发病率,减少使用此类药物后发病率明显下降。在女性不孕的治疗中,激素类药物使用较为普遍,“在门诊中碰到好几个这样的病例,治疗了几年不孕症后患上了乳腺癌。”田兴松表示。
 
  乳房与防护

  戴胸罩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
 
  余之刚说,乳腺癌的预防策略有三种,行为预防、药物预防、手术预防。行为预防是个人可控的,他提倡以这些行动预防乳腺癌:第一,通过运动和少吃高脂肪食物,降低体重,减小身高体重指数;
 
  第二,“乳房是很娇嫩的器官。”余之刚说,一系列癌症证据表明,乳腺癌的发病与长期的情绪紧张、抑郁有关。尽量放松心情,减小压力,少生气,保持家庭生活的和谐美好是女性最佳的保养办法,比任何保健品或化妆品都更加有效,在生活中应保持平和的心情,知足常乐;第三是尽量食用安全的食品,避免使用含激素的饲料喂养的鸡肉、鱼肉;再就是坚持哺乳。
 
  此外,王永胜还建议,应选择尺码合适的内衣,每天佩戴时间不超过12个小时,避免过紧的内衣长时间对乳房造成压迫。美国影星朱莉因测试出BRCA1基因(乳腺癌1号基因)而切乳防癌,属于手术预防的一种。“高危人群中47人就有一人患乳腺癌。”余之刚说,未来,临床上或许可推广对高危人群进行卵巢切除手术,减少雌激素分泌,或用药物抑制雌激素的分泌的方法,来预防乳腺癌。乳腺外科医生口头有一句话:“如果一生注定要得一种癌症,宁得乳腺癌。”田兴松说,早期乳腺癌的治愈效果非常好,10年以上生存率接近90%,还可以通过保乳手术保留乳房、腋窝,不仅可以保持身体的完整,也能有效减少并发症。
 
  如今对于乳腺癌的治疗,已转向以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放疗、化疗、生物免疫治疗、内分泌治疗、新的靶向治疗、微创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对于较早期病灶可以采取保乳手术,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乳房美观。但这一些,都必须建立在“早发现”三个字上。医学界普遍提倡,40岁-60岁女性每年做一次乳腺钼靶或超声检查,但这对于许多地区的女性来说条件达不到。因此,余之刚格外强调“自检意识”的重要性,许多患者正是通过自检,感觉异常才到乳腺外科就诊的,当自己触压到无痛肿块,肿块以月计算生长速度较快,或乳头有黄色、暗红色分泌物时,应及时就诊。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41112/1003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