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的彩色“侦探”:帮大飞机体检 让癌细胞现形

2015/7/18 来源:广州日报a-A+
 
  做出的OLED器件像1平方米点6万根蜡烛那么亮
 
  唐本忠最近摔坏了手机的显示幕,咨询后发现更换屏幕要1000多元。他不禁感慨,自己用的不是AIE材料的柔性显示屏幕,否则手机不仅不怕摔,还可以弯折甚至卷起来。
 
  现在常用的手机是液晶显示,即LCD,液晶本身不发光,要依赖背景光,然而背景光非常耗电。另一种常用显示器———街头常见的大型广告牌,是用无机稀土材料制作的发光二极管,发光持久,但稀土属于稀缺品,需要在高温加工,非常耗能,而且脆弱、容易摔坏。
 
  效率高、耗能小、易加工、韧度高的显示屏,一直是人们的渴盼。唐本忠团队在努力开发A IE材料在光电领域的应用,这个领域的新宠OLED正是他们研究的焦点。
 
  在华南理工大学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里,AIE器件的发光效率可以达到理论的最高值。他们用AIE材料做出的OLED器件,亮度相当于1平方米内同时点燃6万根蜡烛,像探照灯一样闪闪发光。如将AIE材料用于手机屏幕,将使手机控告别玩了一半游戏不得不到处找插线板充电的烦恼。
 
  唐本忠每周穿行于香港、广州两地实验室,7月12日是周日,出差回来的唐本忠来到位于华南理工大学科技园的实验室,五楼一侧的几个房间内,都有学生忙碌的身影。
 
  他们捧出一大袋制备好的A IE材料,打开紫外线灯,唐本忠一一查看,“这个是谁做的?”他欣喜地询问,一瓶淡黄的粉末,在淡蓝的光照下,静静发出白色的光,“这个用处大啊”。很快他又发现一块拇指大的晶体,发出红色光芒,“红光结晶体也成功了?”
 
  身边围着的老师和学生看着唐本忠用装有发光粉末的玻璃瓶摆出“彩虹”。如今,AIE特性的荧光分子发光颜色,已经覆盖整个可见光区域,他们的研究使O LED实现全彩色显示成为可能。
 
  生物探针能发现“隐形”细菌检测糖尿病
 
  唐本忠带领的团队是2012年广东省第三批引进的创新科研团队之一,在满是玻璃杯和试管的化学实验室里,他们埋头将一个个天马行空的科学想象发展成造福社会的技术现实。
 
  第一步,他们选择了生物检测和医疗领域。
 
  实验室里的水溶性A IE材料,本身在水中不发光,但只要在水溶液中碰上生物分子,如蛋白质、D N A、脂肪、糖分等,绑定了追踪成分的A IE材料就会立刻发光,因此它被认为是一种很敏感的“点亮性”传感器。实验中,这种与健康关系密切的“生物探针”,钻进小白鼠体内可让实验人员窥视小白鼠身体内部情形。
 
  荧光探针不同于电镜,既不需要真空,在不同状况下也可以发出不同的光。如果用于人体,就能观察到以前看不到的细节,这些细节成为医生判断病情的珍贵线索。由唐本忠的博士后高蒙博士率领的研发团队,已经将这种生物探针投入临床检测,可将细胞器清晰成像。
 
  他们正在研发的A IE探针,进入溶酶体与酶接触后,通过聚集发光,能清晰显示酶的浓度高低。医生只需将这一浓度成像与正常影像进行比较,就可以判断患病的概率。
 
  传统荧光探针可检测的溶酶体仅10种左右,A IE探针的检测范围至少是传统探针的4倍。这一技术将主要运用到新生儿因溶酶体缺乏而导致的遗传性疾病临床检测中。“其实细胞器的分布、形态和位置变化都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高蒙博士团队还尝试运用A IE荧光材料,观测接受抗癌药物治疗的细胞器形态改变,以此判断抗癌药物是否有效。
 
  另外,一个细菌检测的平台也正在建设当中。发现“隐形”细菌,A IE材料也大有用武之地。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jdxw/20150718/113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