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近视手术市场乱象丛生:多用二手设备做手术

2012/3/2 来源:经济参考报a-A+

  手术需求“冷热互现”

  从5%的市场份额来看,爱尔眼科遭受的股市震荡只是冰山一角。据中银国际的研报显示,目前,我国能够提供准分子激光矫正手术的医疗服务机构有数百家,预计的全行业手术量增速约为10%-15%。假如消费者对这一手术的需求出现下降,无论对爱尔眼科,还是整个行业都将产生巨大影响。

  记者了解到“封刀”事件发生后,一些本想做激光矫正视力手术的市民开始持观望态度或者干脆放弃手术。“戴眼镜太不方便了,本来准备了很久打算做近视手术,但看到网上的传言后,有点害怕,后来想想为了安全还是再看看吧。”河北的李小姐称。

  甘肃的王小姐则是在专程到上海检查后选择了放弃。因为根据检查结果,她近视度数高,而且眼角膜薄、瞳孔大,这样在眼角膜厚度安全的范围内,近视无法去除,而且还容易出现夜间视力减退和炫光的症状。考虑到这些风险,她还是打了退堂鼓。

  这种需求遇冷的情况从医院的就诊量上可以得到印证。陕西某眼科医院眼科医生刘女士告诉记者,这段时间来初诊的病人有明显减少,较之以前,现在患者在咨询的过程中对手术并发症的关心程度增加。

  “这次的事件对绝大多数医生是有影响的,手术量有所下降。但我的手术预约都排到一个月以后了,所以没什么影响。”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屈光专科主任周跃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记者在北京市同仁医院眼科中心也看到,与上述医院不同“封刀”寒潮并未阻止需求市场的火热。虽然是目前准分子激光矫正近视的淡季,但前来初诊的病人还是很多,治疗室里也一直在进行手术。

  据工作人员介绍,9点之前所有的门诊号就已经挂完了,专家门诊更是难挂,而且手术的预约已经排到了一周以后。“每天的手术量不定,一般在30个左右,和往常差不多,暂时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影响。”

  “今年大四,刚考完研正好有时间就做了。戴眼镜不好看,也不方便,尤其是冬天眼镜特容易蒙一层雾,虽然这段时间网上在质疑激光手术的不安全,但我觉得这种几率比较小,前期检查挺严格的,后期注意维护的话应该没什么问题。”刚做完手术的高同学告诉记者。

  高同学的母亲也表示,看到报纸上的消息是有一些担心,但对同仁医院的牌子比较放心,而且选择的是最先进的飞秒激光,应该比较安全,多花点钱也无所谓。

  记者发现,不少初诊的病人在当前验光检查合格后,就立马预约了手术,北京市的陈女士就是其中一个。当问及有没有看到报道,担不担心以后出问题时,陈女士回答说“钱都交了,肯定要做。周围有人做的都挺好,现在技术也先进了,再说不能做的话医生也不会强求你做,所以没什么担心的。”

  而大医院投资激光矫正手术的热情也未受到影响“激光近视矫正手术是很好的项目,我们医院正好位于大学城,有着很大的医疗市场,现在是受场地限制,未来一两年肯定要开展。”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副主任金明说。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ylgz/20120302/5377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