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部门联合打击四类医闹行为

2014/8/29 来源:北京青年报a-A+

  马上就访

  急诊内科11张床位 7张被滞留病例占据

中午12点半,本该是忙碌了一上午的医护人员抽空吃口午饭的时间,然而对于护士长小韩而言,她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没有完成,那就是给躺在医院急诊大厅一角的于奶奶买饭、喂饭。由于家属长期失联,80多岁的于奶奶已经在医院滞留了大半年。

走出人声鼎沸的急诊输液室,小韩必须穿过一段狭窄的医院走廊,走廊两侧躺满了正在接受治疗的患者,加上三三两两的家属,她必须侧身才能穿行其中。按照相关规定,为保证需要急救患者能够尽快得到救治,医院急诊走廊不得被人员、杂物占据。然而实际上,由于医院床位紧张,尽管卫生间、楼梯口、窗户下都住满了患者,仍然无法满足随时可能到来的就诊需要。

在急诊输液室中,一位92岁高龄的老人刚刚被急救车送来医院,尽管情况危急,却由于实在没有床位,医护人员只能为她找到一张座椅坐着输液。而在她周围,一些并没有打着吊瓶输液,床边却堆满了脸盆、衣物、行李箱等生活用品的病人格外引人注目。他们多数占据着印有医院字样的床位,实际上却并不需要接受急诊治疗。

“包括输液室、留观室在内,医院尽最大可能给急诊安排了四十来张床,然而实际上超过三分之一的床位都一直被滞留人员占据。”在小韩工作的急诊留观室,内科11张床位中,甚至有7张都被因各种原因长期滞留不走的患者占据,这些患者有的由家属雇护工照料,有的则因家属长期失联而需要医护人员进行照料。“除了占了床位,买饭、喂饭、请护工的工作有时也都由医护人员承担。”

  个案

  滞留医院六年 “比住养老院便宜”

六年前因急性脑梗被送至医院抢救的冯爷爷之后虽然恢复了行走和部分语言能力,但由于儿女工作忙碌无人照料,他在医院急诊的病床上一住就是六年多。“冯爷爷有保险,每个月病床费加上药费3000多块,外面养老院的全护病房要七八千甚至上万,在医院住要便宜得多。”照料他的护工赵女士介绍,自己24小时照顾冯爷爷,每月也只能在缴费的日子见到冯爷爷的儿女,工资都是直接划拨到账。

为了劝说家属尽快接冯爷爷回家,医院工作人员曾多次联系他的儿女,然而得到的答复却令人十分心寒。“家属说,人一天没有恢复到病前的样子,就拒绝接走。称脑梗容易复发,住在医院免得家属折腾了。”冯爷爷的主治医师无奈地说。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ylgz/20140829/9985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