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指身体内脂肪的过多堆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膳食结构和育儿方式的改变,胖宝宝越来越多,儿童肥胖症已成为常见的营养不良性疾病。
怎么就成了胖宝宝?
胖宝宝产生的因素相当复杂,很难将各种因素单独分割开来,但最终原因是能量摄入与能量消耗的不平衡,能量在体内的积累导致了胖宝宝的产生。遗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被认为是最主要的原因,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肥胖的遗传度约占1/3,其余的2/3为环境因素造成的,说明环境因素对宝宝肥胖有着更重要的影响。
因为从出生开始宝宝所处的环境即是爸妈为其营造的,家庭的不良饮食行为、生活方式直接导致了宝宝不良习惯的形成,其中妈妈对宝宝的影响要比爸爸大,原因可能是对于大多数家庭来说,妈妈是宝宝的主要照看者,宝宝与妈妈在一起的时间较长,所以妈妈对宝宝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影响会大一些。
其他诸如出生体重、早期营养、进食习惯(速度)、性别差异、爸妈的观念以及爸妈肥胖对胖宝宝的影响等等因素都是胖宝宝形成的重要影响因素。
胖宝宝的烦恼
实际上,胖宝宝有很多烦恼。
儿童肥胖症已不再被认为是一个良性的状态或仅仅只与外表有关,而是一种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以身体脂肪含量过度增生的慢性疾病。它不仅使机体衰弱,而且会危害生命。胖宝宝顶着“胖子”、“胖墩”或“胖妞”的帽子,常因体态臃肿、行动不便而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和体育运动;肥胖儿童常有易疲劳和嗜睡等症状,以致上课精神不集中,学习成绩受到影响,常遭到同学的歧视和老师的批评,所以易患心理障碍;胖宝宝也容易患感染性疾病,重度肥胖的宝宝易患皮肤感染如疥疮、擦烂性湿疹和黑色棘皮症等;睡眠呼吸暂停;承重骨关节的发育异常如学步推迟,膝内翻、外翻畸形,扁平足;青春期易患股骨骺端滑脱等关节损伤和生殖系统发育不良。
更值得关注的是儿童期持续肥胖是成年期多种慢性疾病的一个主要危险因素,包括Ⅱ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脑卒中、脂肪肝及某些肿瘤,其后果是增加了过早死亡的危险性,以及长期慢性疾病状态引起的生命质量下降和沉重的疾病负担。有资料显示,大约有60%的胖宝宝伴有至少一种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血压升高,高血脂或高血糖,有超过25%的超重胖宝宝伴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成人慢性病危险因素。
怎样避免成为胖宝宝?
避免成为胖宝宝,,预防重于治疗,防止体重增加比减轻体重更重要。家庭是宝宝的第一所学校,爸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宝宝的卫生知识最主要来自于父母。以家庭为基础的行为干预模式,已被公认为是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症较为有效的方法。对胖宝宝生活方式干预的目的是减少儿童延续成人肥胖,防止高危因素,提高生活质量。
儿童肥胖的预防重点要抓住肥胖发生的关键期,即胎儿期、“脂肪重聚”期( 4-5岁)和青春期。有效的预防措施有:
孕期避免妈妈营养过度和体重增加过多。
围产期保健应包括婴儿喂养的指导,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给予母乳喂养的具体指导,并宣传过度喂养的危害。在婴儿期,鼓励纯母乳喂养4-6个月。
在生后前4个月不添加固体食物。每月测量并记录体重,如果发现宝宝体重增长过速,要给妈妈及时指导,少给、晚给固体食物,尤其是谷类,代之以水果和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