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甜食似乎是孩子的天性。从前父母经常担心甜食吃多了会患龋齿和发胖,而现在更让人担心的则是安全问题。因为加工食品中的甜味大多不是天然成分,而是化学添加剂,这些“甜”加剂会对孩子的身体及智力发育有影响吗?选取了4类最常见的甜味添加剂,为你逐一调查。
阿斯巴甜
代表食物:可乐、防止蛀牙的口香糖、零食等。
不宜人群:2岁以内的孩子、患有苯丙酮尿病的孩子、孕妇及哺乳母亲。
安全级别:★★★★
阿斯巴甜也叫甜味素或蛋白糖,是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两种氨基酸结合并酯化的产物。由于甜味接近蔗糖,甜度又是蔗糖的150~200倍,因为用量少、热量低,被广泛地运用在食品加工中。标榜低热量的可乐,以及防止蛀牙的口香糖,许多都是利用阿斯巴甜作为甜味剂的。阿斯巴甜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主要降解物为苯丙氨酸,可影响苯丙酮尿病患者的发育。此外,它分解后属于氨基酸类物质,可能会影响到婴幼儿体内的氨基酸平衡。因此,含有阿斯巴甜的食品,苯丙酮尿症患者不能食用。
阿斯巴甜是被我国政府批准使用的正规食品添加剂,在安全上不会有太大问题。但阿斯巴甜有摄取量的限制。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卫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规定:阿斯巴甜每日允许的摄取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且孕妇及哺乳的母亲最好不要食用。不过,国内食品包装上一般都不标注添加量,消费者个人往往无法控制。
甜蜜素和安赛蜜
代表食物:多数标明“低糖”、“无糖”、“低热量”、“减肥”的零食和饮料。
不宜人群:2岁以下的孩子。
安全级别:★★★
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和安赛蜜( 乙酰磺胺酸钾) 都是化学合成的甜味剂,在标明或宣传“低糖”、“无糖”、“低热量”、“减肥”的甜味食品和饮料当中,最常见的甜味来源就是这些合成甜味剂,常常和白糖混合使用。它们既便宜又稳定,不含热量,不升高血糖,也不会引起龋齿。目前我国使用的合成甜味剂都经过毒理学实验和多年的使用效果验证,在食品中的添加数量和范围都有国家标准把关,不超标的情况下不会对人体造成可察觉的危害。违禁添加甜蜜素儿童食品“甜”过头
但是,儿童的耐受力往往低于成人,所以仍有部分健康专家担心,儿童食用含有合成甜味剂的食物对心理、行为发育可能造成潜在不良影响,产生多动、易怒反应。
- 6589测算预产期的六种方法
- 6457备孕七状态可能生女儿
- 6399孕早期你最想了解的四个问题
- 6325运用古老相学分辨胎儿性别
- 6214产后补血圣品是白糖还是红糖?
- 6158注意!孩子睡觉不能做的12件事
- 6087孕妈饭后不宜做的七件事
- 6022哺乳期妈妈的三大禁果
- 5987如何保护新生儿头型?
- 5854幼儿必备的十类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