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早期数学思维开发要灵活

2015/7/16 来源:搜狐母婴a-A+
  我们一直不主张很多培训班展开加减法的训练和所谓的珠心算的学习,这只是一种技能,并不代表方法,很多的培训机构把数学思维的构建限制在加减乘除运算上,这本来就偏离了数学学习的基础。
 
  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抛开为应试教育的筹备工作,幼儿掌握一些数学经验构建初步的数学思维,也能帮助他们在生活中更好的适应和认知周围的事物,比如:书的大小、小朋友的多少、距离的远近等等,这些认识在孩子客观的认识世界、与人交往、解决生活中的困惑、探索自然的相关问题时,思维能力得到极大的锻炼。
 
  好处有很多,但是具体如何展开,每个家长都有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是独特的方法,因为学龄前儿童的生活更多在家庭环境中展开,所以我们更倾向于建议父母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展开数学思维的学习。
 
  数学思维一定不仅仅是加减法,包括数和量的区别、大小比较、空间关系、规律、顺序学习、形状比较等等,而加减法只是数学学习的一个门类,加减法学的好不代表数学思维能力就强,当然反之亦然。
 
  身边有不少孩子,因为经过数学思维的训练,在思考问题时更喜欢探根问底,也更喜欢通过数据来支撑他们的结论,这就挺好,这样的学习和思维习惯在孩子未来的科学(化学、物理、社会科学等)学习上一定会能抢占一定的先机。
 
  如果说陪伴孩子学习数学是有方法的,那么在日常生活和活动中,引导着孩子感知和体验各类数学特征投入产出比会更高!
 
  比如:2-3岁阶段,很多父母会对着数字2教给孩子“孩子,你看,这是2,2像小鸭,嘎嘎嘎……”,如果是这样教,还只停留在对数的学习阶段。这个时候如果拿着2个苹果或者2个香蕉甚至2个布娃娃告诉孩子。这是两个苹果/两个布娃娃,再利用其它的道具,让孩子认识到2不仅仅是个数字,还能代表物体的多少,这就是对数和量的学习,2代表了一切数量为2的事物的集合,2就是从这些具体的事物中舍弃了小鸭、苹果、布娃娃的具体特征,抽象出他们数量关系而得出的结果。
 
  这样的学习,不仅仅对孩子来说帮助他们从具体到抽象关系的思维发展,也帮助孩子逻辑和推理能力的初步构建。
 
  在比如孩子喜爱吃的糖果,从一个到一把到一盒,通过实践让孩子逐渐认识数量的多少关系,如果再进行延伸就是对多少的比较,比如很多孩子在吃苹果时喜欢吃大苹果,在这种认知中,让孩子学会对大小的比较,这些也是数学。
 
  再比如,三岁以上的孩子在孩子玩各类拼图时,告诉孩子不同的拼图形状、对不同形状进行归类、再数不同形状的道具各有多少,孩子很容易在实际操作中理解数、量、形状特征和各类数量关系。
 
  数学是将具体的问题抽象化,有了数学思维的认知,孩子从具体事物到抽象思维的认识的转变会变的更为轻松自如。比如在小学一年级上学期的教材学习中,会有这样的应用题。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baby/a/20150716/1136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