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产儿的现状及早期干预

来源:早产宝宝网a-A+

中国早产儿的现状及早期干预

早产儿是新生儿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是指胎龄未满37周就出生的新生儿。近年来我国早产儿发生率有逐年上升趋势,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的调查资料,早产儿的发生率已由原来的5%上升为8.1%,而且出生时的胎龄也越来越小,出生体重越来越轻,逐渐接近欧美等发达国家(美国7.1%~17.1%)。因此,如果按照每年出生2000万新生儿计算,每年新增的早产儿将会会超过160万。

早产儿由于各个系统和器官都还没有发育成熟,因此也是多种疾病容易发生的篼危人群。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越高,死亡率也越高。近年来由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普遍建立和生命救治技术的显著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已经有了非常显著的提高,但同时发现:存活早产儿的远期预后并不是那么乐观,已经引起各界的高度关注。

谈到早产儿的远期预后,最令家长担心的就是脑瘫。早产儿容易发生脑损伤,这与早产儿发育中脑的生理解剖特点密切相关,是引起早产儿神经发育后遗症的主要原因,伤残类型除脑瘫外,还包括智力低下、癫痫、视听障碍等。例如,国内外的资料显示:早产儿脑瘫发生率约为3%,智力低下发生率约为7.8%;出生体重低于1500g的VLBW早产儿9%有视觉障碍,11%有听觉障碍,55%有学习困难,20%需要特殊教育。

除此之外,与早产相关的其它问题还包括眼睛和肺的问题,早产儿在生后早期常常因为这样那样的疾病而需要用氧和呼吸机治疗,这些治疗常可影响早产儿不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形成和不成熟的支气管和肺受到损伤,从而影响早产儿的视力和需长期依赖氧气,宝宝在出院后容易发生呼吸道感染而需反复住院。

早产宝宝的营养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早产儿发生宫外生长迟缓的比例很高。出院后虽然会出现追赶生长,但有相当部分的早产儿在婴儿期、儿童期和青春期的身长、体重、头围仍然低于同矫正年龄的足月儿,这些孩子成年后患心血管疾病和Ⅱ型糖尿病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因此早产儿不仅在出生后早期需要较长时间的住院治疗外,出院后的管理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必须定期随访,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早期干预,从而预防或减轻伤残的发生。

1 2 下一页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fk/ycjb/zc/19700101/1334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