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胸证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结胸证
结胸证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结胸证

  中医治疗

  (一)结胸证辨

  【原文】 问曰:病有结胸[1],有藏结[2],其状何如 答曰:按之痛,寸脉浮,关脉沉,名曰结胸也。(128)

  词解

  [1] 结胸:证候名。胸指人体前部,包括胸与腹。结胸是有形之邪结于胸膈心下,以胸脘部硬痛为主证之一。

  [2] 藏结:证候名。藏通脏,藏结与结胸相似,但病变性质不同,是脏气虚衰,阴寒凝结的一种病证。

  提要

  设问答以讨论结胸和脏结证,并指出结胸的主要脉证。

  分析

  结胸与脏结有相似的脘腹胀满疼痛,故有提出来进行讨论的必要。结胸为邪气内陷,并与有形之痰水搏结于胸膈而成,其证属实,多为阳证;脏结为脏气极虚,阴寒内盛,复为邪结所致,其证属虚中挟实,为阴证。二者有阴阳虚实的区别。

  心下按之痛,为结胸的主症,是热(或寒)邪与痰水互结于胸膈(心下),所以按之有压痛感。寸脉浮、关脉沉是结胸的主脉,寸脉浮说明胸中邪实;关脉以候中,关脉沉说明痰水结于心下。寸浮关沉的脉象,是有形实邪结于胸膈(心下)之象。

  选注

  尤在泾:此设为问答,以辨结胸藏结之异。结胸者,邪结胸中,按之则痛。藏结者,邪结肠间,按之亦痛。如结胸者,谓如结胸之按而痛也。然胸高而脏下,胸阳而藏阴,病状虽同,而所处之位则不同。(《伤寒贯珠集·太阳篇》)

  汪苓友:夫结胸、脏结何以云太阳病,以两者皆太阳病误下所致也。盖结胸病始因误下而伤其上焦之阳,阳气既伤,则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上结于胸。按之则痛者,胸中实也。……若脏结病则不然,其始亦因误下而伤其中焦之阴,阴血既伤,则风寒之邪亦乘虚而入,内结于脏。(《伤寒论辨证广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

  (二)热实结胸

  1大陷胸汤证

  原文

  太阳病,脉浮而动[1]数,浮则为风,数则为热,动则为痛,数则为虚,头痛发热,微盗汗出,而反恶寒者,表未解也。医反下之,动数变迟,膈内拒痛,胃中空虚,客气[2]动膈,短气躁烦,心中懊憹,阳气[3]内陷,心下因鞕,则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若不结胸,但头汗出,余处无汗,剂颈而还,小便不利,身必发黄。(134)

  词解

  [1] 动:见于关上,应指滑利,无头无尾,其形如豆。此脉多见于疼痛。

  [2] 客气:外来的邪气。

  [3] 阳气:这里指表邪,不是指正气。

  提要 辨表证误下形成结胸或发黄的变证。

  分析 本条当分三段读。自“太阳病”至“表未解也”为第一段,论述病在太阳,虽邪有欲入里之兆,但表仍未解。太阳病,脉浮而动数,浮脉主表,动脉为阴阳相搏而主痛,数为阳盛主热。动数之脉与浮并见,为风邪在表,其义与57条“脉浮数者,可更发汗”略同。“数则为虚”是承“数则为热”句而来,指出其热虽有入里之势,却并未与体内有形之实邪相结,故这里的“虚”,并非正气之“虚”,而为里无实邪之义,因此,“数则为虚”是指风邪在表,而里无实邪。头痛发热是表证,微盗汗出,似病邪有入里之象,然病邪入里当不恶寒,今反恶寒,说明表证未解,盗汗亦为营卫不和所致。

  自“医反下之”至“大陷胸汤主之”为第二段,说明表证误下,形成结胸的机理及证治。表证误下后,胃中空虚,外邪(客气)陷入胸膈,热与水结,气机不通则膈内拒痛;邪结在胸,气机受阻,呼吸不利则短气;邪热内扰,心神不安则躁烦懊憹;热与水结,为有形之邪阻塞所致,故“心下因硬”。总因表邪(阳气)内陷,邪结于内,故原来动数之表脉亦变为迟而有力的里脉。治当泄热逐水,用大陷胸汤。

  自“若不结胸”至“身必发黄”为第三段,说明表证误下,热入中焦,与湿相聚而发黄的另一病变机转。湿热郁蒸于上,则但头汗出;湿热不得外越则身无汗,齐颈而还;湿热不得下行,则小便不利。热不得外越,湿不得下泄,湿热蕴结于中,熏蒸肝胆,而为发黄之证。此节虽未言治法,而清热利湿之意,自在其中。

  本条结胸的躁烦和心中懊憹与栀子豉汤证不同,栀子豉汤证是无形邪热留扰胸膈,虽有烦躁,心中懊憹,但按之心下濡(见375条),一般不痛。大结胸汤证是水热互结,为有形之实邪阻滞,故心下硬痛。两证病因、病机都有区别,自不难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有需要请详细咨询相关医师或者相关医疗机构。

结胸证治疗方法_如何治疗结胸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