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菌性赘生物

赘生物,指机体或器官内、外面在病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突出物的总称。按其性质可分为非肿瘤性和肿瘤性两种。前者如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内膜上的赘生物,后者多由肿瘤突出而形成心瓣膜上的赘生物受血流冲击脱落后,可造成脑、肾、脾等脏器的栓塞。无菌性赘生物最常见于湍流区,瘢痕处(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后)和心内外因素所致内膜受损区。当内膜的内皮受损暴露其下结缔组织的胶原纤维时,血小板聚集该处形成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沉着,成为结节样无菌性赘生物,无菌性赘生物最常见于湍流区,瘢痕处(如感染性心内膜炎后)和心内外因素所致内膜受损区。细菌感染无菌性赘生物,此取决于:①发生菌血症的频繁程度和循环中细菌的数量,后者与创伤、感染的严重度和寄居皮肤粘膜处细菌的数量有关;②细菌粘附于血小板微血栓和纤维蛋白的能力。草绿色链球菌从口腔进入血流的机会频繁,粘附性强,故为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首要病因;大肠杆菌粘附性差,虽为常见菌血症,但极少致心内膜炎。

部位: 全身 科室: 体检、保健科 检查项目: 脓汁和创
您出现过此症状吗?
  • 0
  • 0
  • 0
病因

病因尚未阐明。Gross等认为风湿性瓣膜病是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重要病因。Allen和Sirota则认为变态反应和维生素C缺乏是本病的易发因素Williams认为变态反应和循环免疫复合物是瓣膜损害...

检查

Mcray对临床诊断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提出三联症:1.已知可发生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的疾病。2.心脏出现杂音或新杂音或原有杂音发生变化。3.身体有多发性栓塞。此外,静脉血栓症DIC实验室诊断以及...

诊断

本病应与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Loffer心内膜炎Libman-Sacks心内膜炎等疾病相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