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
科室介绍

吉化总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93年10月,多年来在技术、设备、人才培养等多方面不断成熟、成长,在吉林市消化病领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2006年被吉林省知名专家、吉林市卫生系统评为吉林市医学重点专科。自2004年以来,吉化总医院消化内科在原有的EG-450HR、OlympusGF-XQ20电子胃镜、富士EC-410HI、OlympusCF-401电子肠镜、OlympusJF-10电子十二指肠镜、OlympusCHF-10电子胆道镜等设备基础上引进了国内最先进的具有高分辨率的EG-450WR5富士电子胃镜、EG-450WM5电子结肠镜、富士ED-450XL电子十二指肠镜、富士电脑图文工作站,使胃肠病的微小病灶图象更加清晰,提高了诊断率,为开展内镜下治疗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胃镜、肠镜检查门诊量明显上升。引进的美国Sabre-2400氩气刀、息肉电凝电切设备为内镜下开展息肉电凝电切、内镜下快速安全地止血提供了方便。2004年4月引进的吉林省首台德国13C-红外线能谱分析仪为消化功能实验室填补了空白,使病人在无创、简便、无任何放射性的条件下即时地检测幽门螺旋杆菌、肝细胞储备功能、胃固体排空等,填补了省内同类检测的空白。2007年科室引进国内处于领先地位的富士双气囊电子小肠镜两条、富士超声内镜两台(环形扫描、扇形扫描各一台)、大型X光机一台,在吉林市率先开展了小肠镜检查,完成了全消化道的镜下检查。消化内科疗区设立病床44张,抢救室1间,示教室1间。内镜室设立苏醒室、胃镜检查室、肠镜检查室、肠道准备室、ERCP诊断治疗室、消化功能检测室、超声内镜检查室、内镜存放间、清洗消毒室、预约间等。吉化总医院消化内科拥有一支技术力量雄厚、具有完整技术梯队建设的队伍,其中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硕士研究生3人,主治医师3人,医师4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9人。科室内有8人先后多次去北京、上海、沈阳等知名医院进修学习,1人去国外进修学习,其中一名副主任医师在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了ERCP的诊断和治疗,一名副主任医师在沈阳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进修超声内镜的诊断和治疗,科室整体技术水平高超,承担国家、省、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多项。吉化总医院消化内科对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具有丰富经验,对消化道炎症、消化性溃疡、消化道息肉、消化道肿瘤、肝硬化、胆囊炎、胆道结石、胰腺炎、胰腺癌的诊断及治疗均有独到之处;开展了胃镜、肠镜检查工作、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胃及肠内异物取出术、逆行胰胆管造影、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十二指镜下置引流管治疗梗阻性黄疸、早期胃癌内镜下粘膜切除术、粘膜染色及粘膜切除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胃肠动力学研究、胃及结肠息肉电凝切除术等技术。其中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早期胃癌内镜下治疗是傅春彬主任80年代在吉林市首家开展的。1992年开展的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是科室成型的技术,开展的例数已达1000例,挽救了无数肝硬化病人。2004年开展的粘膜染色、粘膜切除治疗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对诊断及治疗早期大肠癌意义重大,该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巨大结直肠息肉的镜下治疗、内镜下高频电切治疗消化道小平滑肌瘤更是为患者免去了开腹手术的痛苦,拓宽了内镜治疗消化道息肉病的治疗范围。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对评价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储备功能的技术也是目前国内研究热点。科室在2005年编写了消化内科诊疗常规,规范了消化内科诊疗的规则。近5年消化内科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发表在国家级核心期刊20余篇,省级杂志20篇。科室开展省、市科研课题14项,获省、市科技技术进步奖10项。其中有代表性的如下:1、大肠侧向发育型肿瘤内镜不同治疗方法的研究2005年获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自控镇痛对病人应激反应影响的研究2005年获吉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对评价肝硬化患者肝细胞储备功能的临床价值的研究通过吉林市科委科研成果验收。4、科研课题酒精性肝病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与肝酶、病理改变的相关性研究通过省科研成果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