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肿瘤科
科室介绍

一、科室概况: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重点学科。成立于1989年2月,现有病床61张,年收治住院病人1100余人次。目前有医生10名,其中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5人,医师3人,硕士2名。主要从事肿瘤的诊断及综合治疗和常见血液病的诊断与治疗,针对各种实体肿瘤,如肺癌、乳腺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男性生殖细胞肿瘤及软组织肿瘤等进行以化学药物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包括恶性肿瘤的术后辅助化疗、转移性肿瘤的全身化疗、微创治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科室注重跟踪国内外肿瘤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吸收最新成果如生物靶向治疗等并积极应用于临床。综合治疗、规范治疗基础上的个体化治疗为科室特色,对晚期肿瘤并发症的处理和治疗中的毒副反应及癌痛的防治有独到之处。在血液学方面,科室以血液系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贫血的诊断与治疗为专业主攻方向。制订了与国际接轨的各种血液病的诊疗规范,大大提高了血液病的治疗水平。科室还将进一步开展肿瘤放疗、造血干细胞移植等。科室最近几年结合临床实际需要积极地开展了科研攻关,1996年开始,我们研究了P170在恶性肿瘤脱落细胞中表达及临床意义,利用晚期肿瘤脱落细胞检测耐药情况。该课题1998年底通过市科委成果评审达到国内先进,获省市科技进步奖;1999年底急性白血病患者P170、GSTπ、TOPOII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的临床研究也通过市科委评审达国内先进水平获市科技进步奖;2005年抗癌药物诱导肿瘤细胞株凋亡及耐药机制探讨的科研工作顺利通过合肥市科委鉴定,达国内先进水平。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利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仪完成了1000多例早期肿瘤普查及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开展了153SM-EDTMP参麦联合治疗骨转移癌的临床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科室近十年共发表科研论文五十余篇,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三项,锻炼出一批中青年科研队伍,培养出积极向上的学习和科研风气,有力地促进了科室的发展。血液肿瘤科拥有专科实验室,可以从事肿瘤耐药基因、肿瘤标记物、微量元素的监测及测定,较好地辅助临床进行诊断及治疗。肿瘤内科的全体工作人员秉承“以患者为本,推动规范化治疗”的治疗理念,将为患者设计从诊断、治疗及随访的完整治疗方案,为患者提供科学、规范化的治疗。努力工作,竭诚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二、门诊安排:血液肿瘤科门诊是为血液病、肿瘤患者提供预防、诊断、治疗及随访的专业咨询常设门诊,除常见门诊服务外,周一至周五上午尚提供术后综合治疗门诊、癌痛门诊、肿瘤微创咨询门诊。具体门诊安排为鲍扬漪主任:周二、周五上午,彭丽娟主任:周一、周三上午;陈宏宇医生:周四上午;周一至周五下午将由科室中青年医师提供门诊。特色门诊如下:微创治疗咨询门诊:肿瘤微创是二一世纪肿瘤治疗的主力军,该门诊将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提供超声聚焦刀、氩氦刀、体内-γ刀治疗咨询服务。肿瘤术后综合治疗门诊:从历史上来看,手术是第一种根治肿瘤的方法,对于某些局限性肿瘤,单用手术方法有时即可治疗。但多数肿瘤单靠手术治疗不能防止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肿瘤病人手术后尚需根据病人的机体状况、肿瘤的病理类型,侵犯范围和发展趋向,有机结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及中医中药等综合手段以期较大幅度地提高治愈率,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该门诊将为手术后肿瘤患者制定合理、有计划的综合治疗方案。癌痛治疗门诊:癌症疼痛是癌症病人尤其中晚期病人的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世界癌症患者中30-50%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我国最近调查表明癌痛比例为51-61.6%,因此控制癌痛是肿瘤治疗的重要内容。癌痛的机制较为复杂,有效的镇痛需要结合化疗、放疗及癌痛的三阶梯治疗等各种方法,该门诊将为癌痛患者提供合理的镇痛治疗。三、特色项目2003年肿瘤中心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在合肥市较早引进了引进了全球先进的低温冷冻手术治疗系统“Cryo-Hit”和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及超声聚焦刀治疗设备,并开展了肿瘤的热疗、热化学治疗等较为先进的治疗手段和方法,灵活配合肿瘤的化疗和放疗,在规范化治疗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开展个体化治疗。(一)放射性粒子植入系统1、又称体内伽玛刀,是肿瘤近距离放射治疗的一种,其具体实施是根据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计划的结果,将微型放射源植入肿瘤内或可能受肿瘤侵犯的组织内、肿瘤转移的淋巴通道或淋巴结内,通过完全密封的放射源发射出持续低剂量的射线使肿瘤组织接受最大量的持续照射而凋亡,同时周围正常组织不受损害或仅受微小损害。2、适应症:离子种植治疗可以用于因内科禁忌症无法手术的头颈部肿瘤、肺癌、乳腺癌、胰腺癌、复发直肠癌、前列腺癌等实体瘤。3、特点:1、通过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利用超声、CT、MRI图像的检查结果,可以精确重建肿瘤的三维形态,准确设计粒子植入的位置、数量、并结合人体解剖,设计植入途径,实现肿瘤的适形放射治疗;2、微创操作,对肿瘤精确放射治疗,对周围组织和病区环境没有污染;3、持续低剂量的适形照射治疗,可以使肿瘤组织内分裂周期不同的肿瘤细胞得到均匀地照射治疗,符合肿瘤生长的规律;4、钛合金外壳的植入粒子,于人体组织相容性好,不吸收;5、设备使用费用低廉、操作简单安全;5、可以明确显示粒子植入位置和空间分布,剂量分布曲线显示同位素剂量分布范围,计算放置放射性微粒位置与敏感组织的安全距离;提供不同结构的剂量体积直方图。(二)氩氦刀1、概念与原理:氩氦超导手术治疗系统,俗称氩氦刀,它是太空火箭制导技术与现代超低温冷冻治疗肿瘤医学理论相结合的产物。冷媒(氩气)及热媒(氦气)循环在刀尖急速膨胀,可在50s内冷冻病变组织至-140℃,又可快速解冻并升温至45℃,使肿瘤细胞发生爆裂死亡。同时,由于肿瘤细胞爆裂死亡,肿瘤细胞抗原进入血液,还可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提高了机体免疫力,氩氦靶向治疗技术在欧美等国家被誉为肿瘤治疗的绿色疗法。2、临床应用及并发症:1998年美国食品及药品管理局(FDA)批准氩氦刀应用于多个临床领域及医疗财政局批准其进入公费医疗系统,标志着氩氦刀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成熟。它可对多种肿瘤施行精确冷冻切除,并且在肝癌、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肾肿瘤、乳腺癌等治疗领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3、优点:对病人的损伤小,不开刀,不出血或少出血;良好的成功率和较低的并发症率;对正常器官组织细胞无毒性,病人恢复快;手术损伤轻微,可重复及反复做;可单独施行,也可与化疗或手术疗法相结合;效果显著,操作容易,费用低,易于病人接受;尤可用于其他疗法所无法治疗或治疗失败的病例4、局限性氩氦刀的治疗局限性主要在于氩氦手术系统适于实体性肿瘤的治疗,目前还无法用于腔道肿瘤的治疗,如食道癌、胃癌等,因为冷冻可以使腔道产生瘘道。另外,目前氩氦刀手术经常采用的定位引导设备主要为CT、X线机、B超等,也可应用腹腔镜、胸腔镜引导治疗。CT主要用于肺癌的引导治疗,其优点是可以准确地测出皮肤进针点与病灶的距离及进针的角度,但难以做到进针时的实时监测,且费用较高。B超主要用于肝癌及靠近胸壁的周围型肺癌的治疗,其优点是可以准确测出皮肤进针点与病灶的距离及进针角度,同时可以实时监测进针的状况,费用低。但由于B超扫描受操作者主观因素影响及无法将扫描层三维重组,因此缺乏整体感。另外B超图像质量、分辨率好坏将直接影响进针准确程度。目前氩氦刀的计算机辅助计划系统(TPS)正在研究之中,如果对影像资料进行恰当处理,可在体表任意点任意角度反应肿瘤三维图像,将更直观地显示冷冻效果,更能指导临床操作。(三)超声聚焦刀1、概念与原理:并非传统意义上有形的手术刀,而是种无形的“刀”。它利用超声束具有可聚性、穿透性的特点,将高强度超声波汇聚于焦点处,通过瞬时高温(>65℃)、空化效应(细胞破碎)、机械效应使焦点处肿瘤病灶凝固变性、坏死、萎缩,最终吸收、消失,对病变周围的正常组织、结构不受损害。从而达到不用手术,不损伤正常组织,就能将癌症病灶完整切除达到治愈的目的,类似于手术刀切除病变,故形象地称为“刀”。超声波具有良好的方向性,在超声波传输过程中如果使波阵面产生凹面弯曲,就会产生聚焦,形成高能量的焦域。探头发出超声波除可以看成几个超声波发生单元组合而成,如果让每个单元的超声波发生方向都指向同一个点,在相位相同的情况下,该点就获得所有汇聚声强之和,这样用较低的发生声强(瓦级)获得非常高的焦域声强(数千瓦),在0.5~1s使焦域处的组织温升高到65℃以上,产生凝固性损伤。而焦域外的组织却是完好的。HIFUNIT9000型超声聚焦刀可汇聚成≤¢3.5×10mm的焦域,在组织上可以定点损伤3×3×3mm3的区域。这就好比一把在体外操作,体内对癌块进行“切割”,随着皮肤进行治疗的“手术刀”。如果让这把“手术刀”在B超或其它显像设备的监视下进行扫描,就可以治疗各种形状的肿瘤组织。超声聚焦刀的基础临床研究表明:(1)能准确损伤靶组织(2)能完整“切除”肿瘤块,而对周围组织安全;(3)不会促进肿瘤细胞的转移;(4)经治疗后病人抗肿瘤的免疫能力增强。2、超声聚焦刀的适应症,HIFUNIT9000型超声聚焦刀同样也是适用于那些使用机内B超可以清晰观察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应用表明:它于乳腺癌、巨块型肿瘤、软组织肉瘤、骨肿瘤和良性乳腺肿块、子宫肌瘤及前列腺肥大的治疗,治疗有效率达85%;另外对肾癌、胰腺癌、盆腔内的实体转移癌、复发癌、腹腔内转移淋巴结也有较高的疗效;因技术上原因暂无法治疗的肠肿瘤、膀胱癌、肺癌的治疗方法正在积极研究中。3、超声聚焦刀治疗与传统热疗有何区别:在肿瘤治疗领域,热疗有其重要的地位,从18世纪末的高热疗法到19世纪出现的微波热疗、电磁波热疗和20世纪的射频热疗,但由于受科技发展的限制,它始终未能在肿瘤治疗中占主导地位。现代热疗学,将治疗温度段划分为3个不同的区域:(1)中温段43℃~56℃,43℃若想杀灭细胞必须维持12个小时才能有效;(2)高温段56℃~70℃,56℃杀灭时间则180秒;(3)超高温段70℃~100℃,仅需0.25~0.1s的时间。传统的热疗治疗温度一直徘徊在中、高温之间,杀灭细胞时间长、重复作用差;即使在高温段所需时间和缩短,但因不同细胞能量吸收率、热转化效率、血流供应的影响,其体内实际作用也受明显影响。HIFUNIT9000型超声聚焦刀的治疗采用多元双重聚焦模式,瞬间焦点温度≥65℃,可迅速杀死肿瘤细胞,它是所有传统热疗无法达到的温度。正是这种技术上的飞跃,使之成为一种最有希望的无创性肿瘤治疗技术。4、超声聚焦刀治疗肿瘤的特点:①没有切口,没有出血;②没有放射线危险;③没有化疗药物的副作用;④直接杀伤局部肿瘤细胞;⑤可相对提高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减少病人家属和社会的负担;⑥治疗超声能激活人体免疫系统;⑦与放化疗有协同作用。(四)护理部特色项目PICC为ICU开展的一项护理新技术,它的操作方法为:从四肢的外周静脉进行穿刺,置入导管,到达上下腔静脉,建立一条简便、安全、用途广泛的静脉通路。对于肿瘤及血液病患者而言,其与普通静脉留置针及深静脉置管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1、PICC的穿刺置管无需麻醉,就如同外周静脉穿刺一样,是在可见的血管下穿刺,成功率高,而导管质地柔软,不影响病人活动,使病人感觉非常舒适。2、与颈内静脉穿刺、锁骨下静脉穿刺、股静脉穿刺比较,PICC操作方便、易于掌握,不是盲穿而是直视,护士可独立完成。这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因反复穿刺产生的无效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3、置留时间长。一般头皮针能留4-6小时,留置针能留3-5天,颈内静脉管可留3-6周,而PICC管可留4周甚至1年以上,不仅减低了病人经济负担,同时又减少了反复穿刺给病人带来的痛苦。4、PICC与深静脉置管相比最大的优点是大大地降低了病人深静脉置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的机会,保留了深静脉置管的优越性。5、PICC同时配用可来福帽封管避免了导管的堵塞及血栓的形成。因为可来福管封管为正压封管,导管内压力大于血管内压力,使血细胞不易在管口集聚形成栓子,所以输液非常通畅。6、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许多化疗药物为化学及生物碱制剂,加上反复穿刺造成的机械刺激及局部药物高浓度的刺激,易导致给药静脉及临近组织坏死。病人们迫切渴望能够既得到有效治疗,又避免静脉损伤的痛苦。基于上述优点,PICC术已在我科广泛开展,其操作方法已为全科护士所掌握。(五)实验室项目:肿瘤十二项1、概念: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分泌或脱落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或是宿主对体内寄生物反应而产生并进入到体液或组织中的物质。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大多是肿瘤相关抗原。这些肿瘤标志物并非肿瘤细胞所特有,而是肿瘤细胞的表达量明显增加,与正常细胞存在量的差异,肿瘤标志物大多无器官特异性(广谱标志物),因此基本上不可以定位。同一种肿瘤可以有几种不同的肿瘤标志物,不同肿瘤可能有相同的肿瘤标志物。如CA125不仅是卵巢癌相关抗原,也是其他肿瘤(肺癌、肝癌、胰腺癌、胃肠道癌等)的相关抗原。肿瘤标志物在一些良性疾病和炎症时也会有不同程度升高。一般表现为中等程度升高。此时,仅仅根据肿瘤标志物一次检测是很难定性的,而应连续监测,通过动态观察可以判断肿瘤的消退、疗效及预后复发。采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检测系统,结合蛋白芯片技术和免疫学技术,可同时检测血清样品中12种常见肿瘤标志物的含量,不仅实现了对多种常见肿瘤的联合检测,而且大大提高了肿瘤的检测准确度及敏感性。可应用于临床上对多种肿瘤的辅助诊断,而且更适用于对无症状人群的普查。2、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的应用范围①临床应用: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病情监测、预后评估;评价手术、放疗、化疗是否有效。反映手术是否根除,有无复发和转移等。②筛查应用:肿瘤高危人群的定期筛查,高危人群包括:45岁以上人群;各种慢性炎症和慢性疾病患者、有肿瘤家族史者、肿瘤高发区居民等。③研究应用:肿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及肿瘤标志物生物学研究。四、抗癌俱乐部:肿瘤科自建科开始就重视患者的心理治疗,开展肿瘤患者的心理和康复指导,今年拟建立抗癌俱乐部,定期为患者免费体检、经常随访,尽可能早发现复发、转移以及二发癌;同时定期开展科普讲座,向患者提供防癌、抗癌、治癌的基本知识,也为患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