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是独立生活必备的技能

2007/8/2 来源:a-A+

  故事一

  5岁的小丽聪明好学、懂礼貌,深得老师和家长的喜爱。但她有个毛病,就是无论什么事情都要妈妈代劳,自己不爱动手。

  早晨,被妈妈叫醒的小丽仍躺在床上,等着妈妈为她穿衣服。妈妈拿起衣服,她懒洋洋地伸伸胳膊抬抬腿……洗脸和刷牙也要妈妈帮忙。到了晚上,妈妈帮她铺好床铺,洗好脚,她才肯上床睡觉。一天下来,妈妈非常辛苦。

  故事二

  最近多家媒体报道了“东方神童”魏被勒令退学的新闻。这位神童13岁时就完成了小学至高中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大学;4年后又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入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硕、博连读。令人意想不到的是,2003年8月,中科院以魏不能适应研究生学习为由,劝其退学。

  事实上,魏在学习上的不适应只是一方面,更为不适应的是在生活自理方面。魏从出生到去中科院念书之前,一切与生活自理有关的“活”全都给母亲包揽了。目前,已经年满22岁的魏,吃饭、穿衣、洗澡、洗脸、端碗等仍要靠母亲帮助。

  分析:

  当今中国独生子女居多,家长过分宠爱孩子,基本不主张和鼓励孩子去做家务。调查显示,中国城市家庭独生子女每日平均劳动时间仅为11.32分钟,不及美国孩子的1/6。超过60%的独生子女从未或很少做洗碗、洗衣服等家务。在家里,家长包办孩子的一切;在幼儿园,老师也很少安排劳动,使得孩子动手机会减少,生活自理能力降低,自己的事情不会做或不愿做。

  从家长方面来讲,由于教育价值观和教养态度不正确,把优生优育狭义地理解为单一的智力开发,缺乏对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和劳动习惯的正确认识。例如认为孩子作业负担已经很重了,不要再给他增加负担;有些家务太危险,怕孩子出事;孩子做不到位,越帮越忙,自己还得重做;等等。从孩子方面来讲,则是因为缺乏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的实践锻炼,使他做不好,不会做,没有劳动兴趣,更愿意依赖父母。

  心理学家指出,孩子是否愿意从事家务劳动以及从事家务劳动时间的长短,将影响其性格的发展。研究也表明,从小热爱劳动的人,成年后的生活比不爱劳动的人更充实、完美,事业上也更容易取得成功。劳动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意义重大,因此,从小培养孩子劳动的习惯非常必要。

  策略:

  ●适时教给孩子一定的劳动程序、方法和技能,分配给孩子的劳动任务,强度和难度要适当,时间也不宜过长。

  ●自我服务是幼儿劳动的基本形式,包括自己穿、脱衣服,整理衣物,洗漱,进餐等,利用孩子爱模仿的心理特点,安排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孩子没做好,家长也不要替他做,因为“代替”容易滋长孩子的依赖心。

  ●可以边劳动边给孩子讲解有关知识,如剥豆时讲大豆的营养价值,洗手帕时谈肥皂的妙用,增强孩子的求知欲,减少劳动的单调、乏味。

  ●若孩子对劳动有抵触情绪,家长千万不要强迫。最好是对孩子晓之以理,让他懂得劳动的光荣,产生劳动的愿望,并及时给予适当鼓励。

  ●不要用金钱作为交换条件让孩子劳动,这样做不利于培养孩子劳动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也不要把劳动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这会导致孩子对劳动产生消极情绪。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lady/a/20070802/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