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渡为他人操心和受他人影响的心理情绪,在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卷入程度过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妈癌”的表现。
张雨青教授分析认为,“妈癌”多是一种缺乏存在感的表现,这类人希望通过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找到自己生活的乐趣和理由。把自己内心的焦虑转化作一种对他人的过渡关心,使内在积压的能量转移到了周围人的身上如亲戚朋友那里,这样做可以大大缓解自己内心的不安和焦虑,找到存在感和满足感。
这就是为什么“妈癌”患者总会表现的自我感觉良好,但周围人有时候会有一些不舒服。
这也就说明了为什么很多四五十岁的大妈患“妈癌”,这是生理和心理的共同需求。对于初退休的大妈们而言,急于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找到自己对周围人和事的掌控感和参与感,这些需求是显而易见的。
张雨青教授认为,“妈癌”是缺乏一定社会知觉和社会交往技巧的表现,当事人没有恰当地判断事件与自己的关联程度以及自己的行为可能给对方造成的影响,才能合理地掌控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这不是一种心理疾病,只是一种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