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性妖魔化:过火围堵早恋易致同性恋

2015/2/8 来源:a-A+
  3 、大脑功能与常人不同

韩子高,英武异常,令众多纯情少女疯狂,当朝公主甚至因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韩子高,为何不爱美丽少女,却对陈茜一见倾心呢?

历史上曾认为同性恋有罪,但为什么有那么多智者名士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宁愿为同性恋情受苦受难呢?如,达芬奇24岁时因同性恋行为被关进了监狱;王尔德,因同性恋行为被判两年强迫劳役;图灵,计算机科学的开创者。因同性恋行为被抓,绝望中他选择了自杀:吃下了浸满毒液的苹果,像白雪公主那样安静地睡去。

这些都说明,他们的同性恋情,如同异性恋情一样,是情不得已的,是生物学因素决定的。

科学家分别测量了同性恋者和异性恋者的激素水平,发现同性恋现象与激素水平有关。

科学家还发现,大脑对性激素的反应,同性恋者与异性恋者不同。

异性恋女性在大脑性敏感区处理男性荷尔蒙,在气味区处理女性荷尔蒙;而女同性恋者无论是处理男性荷尔蒙,还是女性荷尔蒙,全都在普通气味区。

男同性恋大脑的反应与异性恋的差异,比女同性恋的差异更加明显。

这种特殊的“生理特色”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家认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4 、男同性恋来自母系遗传

研究发现,遗传因素部分地影响了同性恋倾向。

科学家发现:男性在同卵双生子中,如果一个是同性恋,另外一个有57%的概率也是同性恋;在异卵双生子中,这个概率是24%;普通的亲兄弟中,如果一人是同性恋,另一人的概率只有13%。

虽然科学家至今尚未分离出任何与同性恋直接相关的基因,但是许多研究表明,在同性恋组的母系家族中,同性恋的发生率要高于非同性恋组。因此有科学家猜测,同性恋基因有可能存在于X染色体上。是母亲的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儿子的性取向。

科学家还发现“同性恋男性体内雄激素受体基因较长”。

激素受体基因较长可能导致睾丸激素信号传输弱,睾丸激素是决定发育早期大脑性别认知雄性化的关键因素。 如果睾丸激素水平较低,可能造成男性大脑发育期雄性化过程不完整,导致性别认知倾向于女性。

但是,科学家们认为,这些基因会影响性取向的表达,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它们却不能最终单独决定性取向。幼年或早些时候的性经验或社会经验的影响,也十分重要。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love/a/20150208/10337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