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属不同系统 只能配合不能结合

2016/11/19 来源:经济参考报a-A+

治病”首先是“治人”。朱教授咬讲述自己的行医心得。

作为国医某大师的后人和继承人之一,朱教授与700多名代表一起于11月12日参加了在新西兰最大城市奥克兰市中心的会议中心召开的第13界世界中医药大会。

“我对患者,首先‘话疗’,然后‘食疗’,最后才是‘药疗’。”身穿一件米色长风衣、背着一个黑色大包的朱教授今年67岁,讲话中气十足,看起来也就五十出头。

“药效最多只能占到疗效的三分之一。”她一直坚信这一点,“按照全国政协副主席、中科院院士韩启德的说法,药效只能占到十分之一。”“话疗”就是要端正患者的心态,在疾病面前,保持人的尊严。

这是朱教授第二次参加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举办的年度大会,去年在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世界大会,她也应邀出席。不过,之前她去欧洲考察过中医药的发展,对中西医的关系有自己的见解。

“中医和西医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基于完全不同的理论,现在的国际医疗产业基本上被西医‘绑架’了。”在她看来,中医是老祖宗几千年来的经验积累、哲学智慧,核心就是人体内气血阴阳的“平衡”,“我只相信中西医配合,而不是结合”。

的确,在世界中医药大会的风湿专题分会场,几名专家都谈到利用西医先进的检测技术,配合中医理论与治疗,往往事半功倍。

国医大师,是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全国范围内评选出的大师级中医药专家,迄今只评出两届,分别于2008年和2014年,每届30人。朱教授的师傅在第一次评选中当选。

朱教授是她师傅的次女,她的姐姐也是中医师,她的女儿在读中医博士,中医世家名副其实。不论父亲、姐姐,还是她自己,从她手上治疗和介绍的患者已难以计数,不论危重病患,还是疑难病例,她都坚持要为患者减轻痛苦,不能妙手回春,也要还以患者尊严。

遵父亲之命,朱教授最早接受的是西医教育,之后才转而学习中医。她认为,在急诊急救领域,西医确有长处和优势,而辨证施治、标本兼顾则是中医精妙所在,一些在西医中看上去不可思议的治愈“奇迹”,往往在中医实践中司空见惯,一些西医毫无办法的杂症,中医往往能够四两拨千斤。

按照世界中联创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李振吉的话说,正因为有了西医的束手无策,才有中医在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乃至在一些国家立法尚未成熟,中医诊疗尚属灰色地带,看到效果的政府也选择放手一试,让中医成为便捷的替代医疗。


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号“ewsos1”、在线问答“ask_doctor”
分享:
本文来源:http://m.ew86.com/news/a/20161119/1417575.html